村民依賴鄉村衛生室
即使自己的弟弟、弟妹有點不舒服還是去村衛生室看病,而不是到自己的醫院來。
1966年,5歲的劉鳳梅隨父母由北京來到河北農村,填飽肚子是當時全家唯一的愿望,感冒咳嗽根本顧不上理會,以至于發展成肺結核,不得不住進醫院。
出院后,村里的赤腳醫生每天都會來家里為劉鳳梅免費打針,一打就是兩年,這個美麗的女村醫成了劉鳳梅美好的回憶。
1980年,返回北京的劉鳳梅在北京西城醫藥總公司工作,這個工作讓她結識了很多的臨床醫生,也了解了一些疾病的診療流程。工作的這20年間,許多的農村鄉親們來北京找她看病。
2004年,老家的大伯來北京看病,被確診為膀胱癌,詢問大伯,才知道他已經尿頻四年了,直到尿血才到醫院看病,但為時已晚。雖然在醫院做了手術,但還是在兩年后離開了人世。
大伯的離世讓她決定停止自己的生意,回農村開展預防保健知識普及工作。
2009年,在河北任丘,劉鳳梅創辦了以推廣宣傳預防保健知識為主的醫院,為村民們開展免費體檢、免費健康講座,還請來北京的專家當院長。
但初次的嘗試并沒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她發現即使自己的弟弟、弟妹有點不舒服也還是去村衛生室看病,在那里輸液,而不是到自己的醫院來。
“我給他們講感冒不需要輸液,只要多喝水、適當口服藥物就可以,我囑咐他們再病了去我們自己的醫院。”但他們還是會偷偷去,原因就是習慣了。
這讓劉鳳梅意識到村民對鄉村衛生室的依賴遠超她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