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當自強以改變“國貨歧視”
“總體上來看,國產品牌與以往相比有了長足進步,但目前仍處于發展中水平。”王永指出,現在國產品牌水平參差不齊,不少人對國貨有歧視心理,很多人一提到國貨就不考慮。
目前一個尷尬的現實是,雖然中國是世界制造業大國,但能在全世界叫得響的本土品牌卻屈指可數,導致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中始終處于中低端,也使得中國消費者對于洋品牌趨之若鶩。
分析稱,新一屆政府高層力倡國貨,對自主品牌充滿自信,本土品牌應抓住契機,奮發圖強,努力創新,改變被歧視的境地,改善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的不利形象和地位。
王永表示,政府帶頭使用國貨,消費者也應該改變歧視國貨的觀念,給國貨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當然,最重要的是企業自身。自主品牌一定要爭氣,創新進取,積極提升品牌形象和影響力,努力縮小與國際品牌的差距。
“打鐵還要自身硬,自主品牌要依靠產品和服務征服消費者,靠情感上的同情是不可持續也不是長久的,目前國產品牌與國際品牌相比確實有差距,因而要在研發創新上臥薪嘗膽,在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影響上下足功夫,相信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是可以得到消費者青睞的。”王永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