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監獄選址尚未達成共識
提籃橋監獄建于1901年,啟用于1903年,由英國人建造,屬上海優秀歷史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2009年批準的《北外灘社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占地面積約60畝的提籃橋監獄已明確納入城市更新和功能置換之列,所在地塊將置換為商業、文化和商辦綜合用地。目前市區兩級已在監獄是否需要搬遷的問題上基本達成共識,市規土局在專報中明確了搬遷的必要性,市房管局、市文物局也表示支持監獄按照“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等方針調整現有功能。
監獄搬遷是實現提籃橋監獄功能置換的前提,目前監獄搬遷問題主要集中在監獄新址的用地規模和資金需求上。根據市規土局今年5月的提案答復,關于搬遷工作,市監獄管理局提出了“新建2所中型監獄,占地300-500畝、總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的初步需求,并建議將監獄選址在上海監管場所相對集中的浦東周浦地區或青浦青東地區。但針對這一需求,各有關方面在是否符合市情實際、選址等問題上尚未達成共識。
市監獄局明確,一旦提籃橋監獄保護遷建正式立項,將積極配合做好相關工作。目前,市司法局已啟動上海監獄整體功能規劃布局的研究,以維護上海經濟社會安全穩定為前提,按照司法部對監獄建設的要求,對監獄建設標準、布局選址、監獄規模、押犯結構、警戒等級、安全守衛及建設規劃等方面做進一步研究和明確。
原址有望建起主題博物館
記者從虹口區今年5月的提案答復中看到,提籃橋監獄搬遷后,原址初步規劃為以文化為主線,將監獄利用定位為特色鮮明、聯動周邊的“文化綜合體”,主題博物館和法制教育基地將為該區域特色。市規土局已形成了若干具體比選方案。
虹口區政府還在提案答復中提出,根據提籃橋監獄的文化特點,重點保護部分適宜規劃成以抗戰文化、猶太文化、紅色文化等經典文化元素為主題的博物館和以監獄文化為主題的法制教育基地。同時,提籃橋監獄特有的建筑風格以及所在區域的猶太人脈資源,使監獄的局部改造存在多種可能性。答復提出,利用監舍的私密性特點,將監獄局部改造成鉆石等高端文化產品的設計、檢測、展示場所;還可參照英國牛津堡監獄改造等成功案例,局部改造成以文化交流和體驗為主題的概念酒店,吸引青年旅客入住。
市規土局在今年的提案答復中表示,結合北外灘的功能定位、產業發展趨勢、周邊街坊現狀,提籃橋監獄功能置換重點考慮與周邊區域的聯動發展。根據虹口區預想,作為提籃橋歷史風貌保護區內最大的優秀歷史建筑和文物保護單位,監獄功能調整將與鄰近的摩西會堂、舟山路-霍山路歷史文化街區等形成呼應;與軌道交通12號線提籃橋站點、海門路55號等周邊地塊聯動,打造集高品質商、居、辦、文、旅、交通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區域。虹口區表示,將繼續跟蹤推進監獄搬遷的落實。(記者 劉力源 劉棟)
實習編輯:段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