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公安局民警”有點不耐煩地退場,“檢察院工作人員”出場加大力度忽悠之后,陸某也沒抵擋住,同樣分幾次把自己的10.7萬余元存款匯進了“安全賬戶”。
除了以“電力局停你家電”為名的電信詐騙,前段時間還出現了一種以“電視欠費”為名頭,繼而扯到刑事犯罪,最后要你匯錢到安全賬戶的騙局。
就在7月13日上午10點多,住在蕭山區新塘街道的顧某就因為聽信騙子“有線電視欠費系因銀行卡被他人冒用且涉嫌犯罪”的說法,被騙走存款37萬元。
警方給各類名目排“座次”
其實,從電信詐騙出現,到一步步發展出眾多旁枝末節,警方一直都在想辦法對這些騙子進行打擊。
從上個月的另一個數據來看,杭州市通過勸導止損共阻止電信詐騙案件133起,避免群眾損失295.85萬元。
所以說,讓大家都了解到電信詐騙的手段和危害,是防止此類犯罪的一個重要環節。
為了能讓大家有更直觀的了解,杭州警方根據上個月的情況,給各種各樣的電信詐騙手段排了個座次,并細分出了已經發現的各種名目。
根據分析,從電信詐騙犯罪分子的詐騙手段看,以事主涉嫌犯罪為名進行詐騙的案件最多,發124起,占48.81%。
其中,犯罪嫌疑人謊稱事主的身份被人冒用、在外地冒領了醫??ǖ?,且事主的銀行卡賬戶涉嫌販毒、洗錢、非法集資等犯罪案件,誘騙事主將錢款轉賬到所謂“監察賬戶”、“驗資賬戶”、“安全賬戶”,以騙走事主錢款。
其次,是以領取各類補貼為名進行詐騙的案件,發46起,占18.11%。
犯罪嫌疑人冒充社保局、稅務局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謊稱事主有新生兒補貼、購車退稅款、醫保補貼款、社保補貼款未領取,要求事主按照其要求在ATM機上進行操作,在此過程中誘騙事主將錢款通過ATM機轉賬到嫌疑人賬戶。
接下來是冒充熟人進行詐騙的案件,發44起,占17.32%。
嫌疑人冒充事主的熟人、生意客戶,以自己發生交通事故、嫖娼被抓為名,誘騙事主匯款。
而中獎詐騙案件發案也不少,發33起,占12.99%。
此前,犯罪嫌疑人冒充“中國最強音”等當前熱門的電視欄目組,謊稱事主中獎,以此進行詐騙。
而隨著上周五第二季“中國好聲音”的開播,冒充這檔節目詐騙的短信馬上滿天飛。
雖然暫時還沒有關于此類詐騙坑人的報案,但在微博上可以搜到不少網友曬出自己收到的詐騙短信。
(通訊員 徐佳 章飛燕 實習生 孔南平 本報記者 朱寅)
實習編輯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