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東城區永定門外的西革新里危改項目工地,工人們挖出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防御工事。附近居民猜測,這應該是抗戰時期侵華日軍占領北平時修建的炮樓。今天上午,東城文委工作人員表示,這座炮樓是民國時期修建的,并不屬于文保建筑。
發現炮樓的工地位于西革新里60號院北側,炮樓是在工人挖地基時發現的。昨晚,記者來到這片工地,見到了這座炮樓。在巨大的地基坑中,記者看到,這座炮樓呈圓柱形,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從地基到頂部約2米高,直徑約4米。雖然炮樓的頂部早已被毀,又在地下沉睡數十年,但炮樓的墻壁依然非常結實。居民田先生說,工人們在施工時突然挖掘機不動了,后來推土機將周邊泥土推開,炮樓才重見天日。
田先生介紹,這里原本是一片平房區,炮樓所在的位置原先是一座民宅。他表示,離這里不遠的景泰橋附近也有類似防御工事,但是這座炮樓他以前從未見到過。他說,炮樓廢棄后應該是被房子擋住了,或者是直接在上面起了房子。記者看到,在炮樓殘缺的頂部,稀稀疏疏長著綠草。站在地基坑中,這些綠草大約有2米多高。
因為之前沒見過,附近居民也都不清楚這座炮樓的來歷。只有一位老人表示,這可能是盧溝橋事變后日本人修的。他說,解放前這里是一片墳地,盧溝橋事變中一些陣亡的二十九軍戰士就埋葬在這里。記者查閱了1950年出版的北京市街道詳圖,發現炮樓所在的永定門外地區被標記“義塚”,可見這里的確曾經是一片墳地。
可為什么炮樓要修建在墳地里呢?田先生表示,在工地東側有一條已廢棄的鐵路,過去用來運送軍需物資,炮樓可能是守衛鐵路之用。而在2006年,與西革新里同屬永定門外的東永建里也曾發現一座炮樓,資料照片顯示,工地挖出的這座炮樓與東永建里炮樓在外形上十分相似。
今天上午,記者致電東城區文委反映此事。工作人員表示,文物部門曾經先后三次對這座炮樓進行實地考察,這座炮樓并未列入文物建筑。“并不清楚炮樓是何人所建,但可以確定它的修建時間是民國時期。”該工作人員表示,年初文物部門曾對西革新里危改項目工地進行過一次比較大的文物調查工作,目前工地范圍已經沒有文物遺存。(記者 王琪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