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這個情況什么時候開始的?
農民:早半個月以前就開始了。
記者:最嚴重的時候上面有多少蟲子?
農民:一株上面有七八條蟲子。
黏蟲只在幼蟲階段對農業產生危害。它屬鱗翅目夜蛾科昆蟲,喜歡在溫暖濕潤的麥田、水稻、草叢中產卵。黏蟲卵孵化成幼蟲,需要8到10天,黏蟲每蛻一皮,個頭長大,食量也隨之增大。黏蟲幼蟲以玉米、谷子、高粱葉片為食。大面積暴發時,可將作物葉片全部吃光,嚴重損害作物生長。黏蟲變成黏蟲蛾時,才不再吃植物葉子,而改食花蜜,不再對農業產生危害。
6月份以來,山西暴發了二代黏蟲危害,此次黏蟲危害,從南至北,波及多地,忻州、朔州、大同、長治、呂梁等地尤為嚴重。山西省植保總站監測數據顯示,全省黏蟲發生面積達570多萬畝,是2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實際上,華北不少地區近期都遭遇了黏蟲危害。7月初以來,二代黏蟲在河北全省11個市均有發生,發生面積800余萬畝,其中承德、秦皇島發生較重。
河北省農業廳副廳長張文軍:主要涉及張家口、承德、唐山、廊坊等區域,特別是張承一帶重發生地塊百株黏蟲幼蟲達300—600頭,局部中心區域百株高達1000頭左右。
黏蟲的特點是小的時候很小,不容易被人發現,但是這種害蟲的成長極快。
河北省農業研究員張書敏:黏蟲就是長大的老式幼蟲,大概不到一寸長差不多,比鉛筆細點,小的時候很小,不是專業人員很難發現。它慢慢長,從卵到長到那么大,大概只需要二十天時間。
據介紹,黏蟲大發生時,可把作物葉片吃光,造成大面積減產或絕收。張書敏表示,如果不及時防治,危害極大。
張書敏:如果防治不及時,一顆棒子上要五六十頭,真正大量吃是進入高齡階段,四五齡,五六齡暴食階段,就是吃的特別多。
由于黏蟲喜歡潮濕,近期山西、河北等地的持續強降雨天氣為其成災提供了便利。專家預測,8月上、中旬,山西、河北等地還將迎來三代黏蟲的危害。
山西省農業植保站推廣研究員王向榮:我們省到八月上中旬,三代黏蟲接踵還會來。三代的話就不是吃葉子,而是要爬在穗子上直接危害籽兒,這樣造成的危害會更大。
目前,華北地區春玉米、高粱正處于喇叭口期,谷子處于拔節期,都是成長關鍵期,而黏蟲繁殖速度快,抗藥性增強。山西、河北等地已經下發了緊急通知,發動群眾群防群治,在連片重發區,推進統防統治工作。
秦皇島市農業局植保站站長董立新:一個是加強監測,縣鄉兩級,有部分村級的測報,通過黑光燈,來測量這種成蟲。發現蟲源及時發放病蟲的報告,指導老百姓防治。儲備大型機械,包括煙霧機,如果大面積發生或突發得非常厲害,我們可以調動飛機散治。
防災減災,重在預防。任何病蟲災害,只要我們足夠重視,防在先、防在前,就能在“人蟲大戰”中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