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歷史上曾發生大震
據悉,有歷史記錄以來,此次地震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圍內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25次。其中,最早的地震是公元前193年甘肅臨洮6.5級地震,距離104公里;時間最近的地震是1973年8月11日四川松潘東北6.5級地震,距離178公里;距離最近的地震是1573年1月20日甘肅岷縣6.8級地震,距離21公里;震級最大的地震是1654年7月21日甘肅天水南8.0級地震,距離121公里。
“這次地震位于南北地震帶中的臨潭-宕昌斷裂帶,這條斷裂帶歷史上曾經發生過2次6級以上地震,說明它具備發生6級以上地震的能力?!眲⒔苷f,“1900年以來這條斷裂帶的活動水平一直較弱,因此本次地震屬于它的一次正常活動?!?/p>
至于此次地震形成的原因,他解釋說,由于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東北原,而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塊向中國的北部俯沖形成,因此,此次的地震是由印度板塊推擠造成。
5·12后南北地震帶活躍
針對網民關于此次地震是否屬于汶川地震、蘆山地震“余震”的疑問,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劉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地震所處的南北地震帶自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后就已進入活躍期,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的發生都顯示出其的活躍度一直不減。南北地震帶是個地學概念,從地理上說包括四川和云南兩個省,向北包括青海東部和甘肅東部。
劉杰解釋說,汶川地震時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引發了南北地震帶中不同斷裂帶的調整運動,也讓這些斷裂帶趨向于不穩定。以往的南北地震有十年的活躍期,所以現在處于相對活躍的時期。
此外,劉杰還分析了今年7月發生地震的情況。他說,往年大陸是年均20次左右5級以上地震,但今年到7月中國大陸接連發生23次5級以上地震,已經高于年均活躍水平,總體上來說今年中國的大陸地震比較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