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游船為避讓小船才撞上了石塔?
昨天23:40,我們趕到蘇堤離三潭印月最近的地方。
因為天黑,距離太遠,看不清三潭印月周圍到底發生了什么,也不能判定三潭印月是否有損壞。詢問附近船塢工作人員,他們都沒有聽說三潭印月水域有游船出現事故。趕到西湖水域管理處,辦公室歐副主任說:他們會馬上到現場核實。
今天0:38,一條快艇??吭谖骱蚬芾硖幣赃叺拇a頭上,從上面跳下一個蛙人,全身濕漉漉的,赤著腳跑向水域管理處。5分鐘左右,蛙人從水域管理處出來,手里提著兩個大探照燈,又急急忙忙跳上快艇,一溜煙消失在夜色之中。
0:15,攝影記者韓丹趕到蘇堤(從南山路數過去第2座橋),以下是他的采訪自述——
我迎面碰到幾個光著膀子的夜騎者,其中有一位問我相機鏡頭夠不夠長,并馬上用手電筒把三潭印月的方向指給我。
我拿出長焦鏡頭,把相機固定在湖邊起伏不平的石頭上。在固定之前,我還看到救援船上的工作人員用燈光照著石塔。當我把相機固定好之后,我看到船上的燈光已經滅了。
我試著用相機長時間曝光,從拍到的三潭印月殘留二塔的照片來看,雖然救援船沒有開燈光,但能看出有一位穿著紅褲子的救援人員站在被撞的石塔底座上面,并用繩子拴著被撞到湖里的那座石塔。
我聽給我指方向的朋友說,晚上10點多,石塔就被撞了,聽對講機里在講,是一艘大游船避讓小船才撞上石塔的。當時,小船沒開燈光……
三潭印月三座塔最早是蘇東坡立的
明代和清代兩次重建
北宋時期,為防西湖湖面被侵占,蘇東坡于1089年在湖中立石塔三座(已廢,其中南塔在三潭印月放生池的位置,北塔在現湖心亭的位置。)
1552年,杭州知府孫孟尋得北塔遺址,在其上建振鷺亭,不久也毀。
1576年,明代按察僉事徐廷重建亭臺,其后又有司禮太監孫隆在其周圍疊石,升亭為重檐,改稱喜清閣,即現湖中三島之一的“湖心亭”。“湖心亭”位于湖中央,繞亭皆水,環水皆山,所以得此“湖心平眺”的景名。
1607年,明代錢塘縣令聶心湯在原三塔中的南塔原址,筑湖中之湖,為放生池。
1611年,明代錢塘縣令楊萬里用10年時間在放生池外筑堤,并將原有的德生堂修為寺,構成島中有島,湖外有湖,小瀛洲自此形成。
1621年楊萬里又在小瀛洲南復建三塔,此三塔在清初又廢。
清康熙年間,重筑瓶形三塔,聳峙而立,即今之三塔。塔高2米,中空,球形,有五個圓孔,每逢皓月當空,塔內點上蠟燭,洞口蒙上薄紙,燭光透過薄紙倒映水面,宛如一個個小月亮,與天上映在水中的明月再度相映。又因舊傳西湖中有三個深潭,所以題名三潭印月。片月生滄海,三潭處處明,夜船歌舞處,人在鏡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