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因】
門診量增加 醫生數量依舊
對于兒童醫院看病難問題,院長倪鑫分析,一方面是就診患者明顯增加,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0%-25%,但另一方面醫生數量沒有增加,仍然是500人。因此即使是加班加點,一刻不停,醫生依然忙不過來。院長倪鑫坦言,這種狀態對于醫院來講,可以說我們的努力應該已經達到極限了。
綜合醫院兒科沒能分流患兒
“專科醫院信得過啊,一摸一看就知道孩子什么情況。”記者調查了解到,很多患兒家長為慎重起見更愿意把孩子送專科醫院看病,而對綜合醫院兒科醫生的技術水平信心不足,因此導致一方面社區醫院兒科門可羅雀,而另一方面,像北京兒童醫院這樣的兒科專科醫院都快擠爆了頭。
2011年秋,北京市衛生局發布關于加強綜合醫院兒科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二級及以上醫院務必在2011年年底前全部恢復兒科門診和病房建設。據統計,北京83所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中,有16家醫院沒有設立兒科,而其中既有兒科門診,又有病房的,僅有38所,還不到綜合醫院數量的一半。
兒科醫生缺口20萬人
兒科醫生短缺是兒童看病難的重要原因之一。統計數字顯示,2011年,全國兒童醫師將近9.6萬人,兒科床位20萬張。按照每千名兒童0.43名醫師、0.93張床位的標準計算,我國兒科醫師缺口超過20萬人。更讓人感到雪上加霜的情況是,由于收入低,工作壓力大,兒科醫生的人才流失卻還在繼續。
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的朱宗涵會長介紹,我國各大醫學院從1999年開始關閉兒科系,停辦兒科專業,使兒科醫生的來源受到很大的影響。他建議,如果這些原來的兒科系、兒科專業再恢復的話,可以重新為我們國家培養兒科醫生。
【舉措】
多項措施優化就診流程
據兒童醫院院長倪鑫介紹,兒童醫院就診患兒逐年增加,醫院和醫生處于持續超負荷工作的狀態。對此,倪鑫表示,醫院主要從三個方面努力解決,從空間方面盡量地擴大醫療用房,提前掛號時間、優化就診流程,使病人最短時間能夠就診完離開醫院。在人員方面,我們要求醫生提早開診,增加夜間門診、夜間專家門診。此外,醫院還采取措施,將檢查預約時間從原來的兩個月縮短為2天。倪鑫說,醫院希望通過這些改進措施能夠盡量滿足患兒的就診需求。(文/記者趙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