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保障房ABC
●何為保障房
保障性住房來源于保障性安居工程,2011年國務院《關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指導意見》中指出保障性安居工程分為三類:一是租賃方式提供的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二是以售賣方式提供的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三是以危舊房改造方式建設的國有工礦區、林區、牧區、林場、墾區、煤礦棚戶區改造住房。這三類住房都享受不同程度的政府資金、土地的補貼。其中前兩類通常被稱為保障房。
●保障房面向誰
廉租房是以政府核定的低租金租賃給低收入家庭,只租不售,其所有者為國家,低收入家庭對廉租住房沒有產權,是非產權的保障性住房。
經濟適用房是以政府指導價出售給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在取得完全產權前,只能自住,不得出售、出租、閑置、出借。
限價房是限地價、限房價的商品住房,它是按照政府和開發商約定價位出售給中等收入家庭的中低價位、中小套型住房。
公共租賃房提供對象主要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將新就業職工和有穩定職業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供應范圍。
●保障房何時走入百姓生活
1998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多層次城鎮住房供應體系”。各地開始興建經濟適用房。
2007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提出“進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進和規范經濟適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戶區、舊住宅區改造力度”。
我國進入保障房建設的加速期。2006年—2010年,通過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全國1140萬戶城鎮低收入家庭和360萬戶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得到解決。
●保障房將建多少
“十二五”規劃明確了國家基本住房保障方面的建設目標:到2015年增加廉租住房不低于400萬套,新增發放租賃補貼不低于150萬戶,人均住房建筑面積13平方米左右,套型建筑面積50平方米以內;公租房增加不低于1000萬套,且單套建筑面積以40平方米左右的小戶型為主。計劃到2015年末,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率將提高到20%以上,基本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李清新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30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