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落歸根 萬愛花老人明日下葬
三次被日軍擄走,一次比一次的暴行更殘忍,萬愛花老人受侮辱和欺凌的那間窯洞至今還在山西盂縣進圭社村,這里,藏著老人一生痛苦的回憶。老家,其實是萬愛花老人不愿意觸及的地方,這些年她和養女李拉弟一直在山西太原生活。葉落歸根,明天的葬禮結束后,老人將長眠于羊泉村,黃土高原的溝壑之間。“中國民間慰安婦調查第一人”張雙兵最后一次見到意識還清醒的萬愛花老人是在8月25號。在張雙兵的眼中,這位瘦瘦小小的耄耋老人,骨子里有股韌勁。
張雙兵:很倔強的老人,也是一個很實在的老人,實事求是,在真理上說一不二的老人,非常勇敢、有勇氣的一個老人。
每次見張雙兵,談起的總是和日本人的官司,臨終之際,放不下的還是這個心病。
張雙兵:她感覺到自己快要不行了,這一個多月里,她見到外界的人,見到我,都提這個問題,要把這個官司繼續打下去。
當年的慰安婦正在逐漸遠離我們
糾結于心一輩子,鼓起勇氣站出來指正日軍當年的暴行……人生的最后20年,萬愛花也為此在不斷奔波勞心。其實,萬愛花老人只希望在有生之年,等到日本政府道歉的那一天!
令人遺憾與心痛的是:萬愛花老人還是帶著未了的心愿含恨而去。而回顧歷史,萬愛花老人只是個案,在她的身后,是數十萬慰安婦的痛苦掙扎。問及“中國民間慰安婦調查第一人”張雙兵,萬愛花老人20多年不懈的努力,是否得到了些許的回報,張雙兵的語氣很低沉,沒有,沒有絲毫的進展。
張雙兵:沒有進展。每次只是開庭打官司,參加民眾大會,聲討日本政府。日本政府沒有一次給她比較公道的說法。
去世前,萬愛花老人已經住院半年多,其實,她這一輩子都在飽受身心折磨,病痛不斷。在張雙兵眼里,和萬愛花有著相似經歷的當年的慰安婦,生活境遇也都雷同。
張雙兵:對她們的生活、身體都有影響。周圍人的歧視、不了解的人的指指點點,和兒女們之間的不愉快(都很多)。
記者:所以,這些老人們一輩子都過得不幸福?
張雙兵:很艱難。
1995年以來,先后有4批慰安婦向日本政府提出訴訟,這些老人正在漸漸遠離我們。
張雙兵:打官司已經起訴了的還有三位,沒有起訴的老人還有不到二十位,最大的91歲。
接通萬愛花老人的養女李拉弟的電話,她正忙著給老人安排后事,交談很簡單,母親未盡的遺愿,她會繼續爭取。正如萬愛花老人生前所說,那是歷史,總要等到賠情道歉的那一天。
萬愛花:忘記不了,多會兒也忘記不了。那是心病,那是歷史,忘不了,死了也忘不了。問他要事實,叫他低頭認罪,賠情道歉,總要有一天,總有一天。 (記者劉黎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