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這次的新發現和以前在青海玉樹等地發現的石刻以及文成公主廟都可以聯系起來,說明從玉樹出來往南可能是有通道的。此外,橫斷山一帶三江匯流形成的南北走向大河谷,也是自古以來的一條通道,甚至成為民族大走廊。從這點看,石渠及周邊像一個丁字路口,從這里向西走也是有可能通達的。
綜合來看,青海玉樹、甘孜石渠等靠南的地區,可能存在一條唐蕃之間交流的通道。此外,歷史上在偏南的這些地區也發生過幾次重要戰役,如果沒有通道,不太可能運兵打仗。
張建林認為,這些石刻群表明石渠縣也是唐朝與吐蕃交往的交通通道經過地之一,可能是一條佛教傳播之路,也可能是運兵之路,或者商業之路。
不過,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羅文華認為,所謂文獻記載的唐蕃古道,實際所在地并不能完全確定,有可能同一個地名在不同時期指示不同的地方,僅根據文獻難以確定唐蕃古道的具體線路。照此來看,也不排除所謂文獻記載的唐蕃古道就經過了石渠縣這種可能。
推測二
尼泊爾工匠可能參與石刻繪制
專家們認為,這些石刻群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為研究吐蕃時期佛教史、佛教藝術史、唐朝和吐蕃的關系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他們在這些石刻身上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上面的人物造型特點與當時尼泊爾的石刻造型特點有不少相似之處。因此推測,這些石刻群很可能有尼泊爾工匠參與建造。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羅文華說,這些石刻群還將進一步研究,對于吐蕃佛教美術等藝術方面的研究和歷史方面的研究,都將深入開展。同時,對這一地區的文物調查和研究也將繼續推進。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表示,下一步,還將用三維掃描、航空調查等技術含量更高的現代考古手段對石刻群做加強研究,同時,對石刻群進行保護。( 成都商報記者 祝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