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午,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在長沙市和省直單位調研精神文明建設情況時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立足精神文明建設主陣地,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設好我們的精神家園,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廣泛凝聚正能量。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始終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得不說,在過去的發展歷程中,各個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物質建設輕精神文明建設的情況,在經濟建設方面,湖南創造了“彎道超車”、“強盛湖南”的奇跡,在民生領域也做了大量成就輝煌的工作。但總體而言,精神文明建設相對于物質文明的發展,相對于躍居全國前列的GDP增速,相對于人民對富民強省的強烈意愿和需求,仍存在不適應的問題。
如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必然要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比翼齊飛”,如果說物質文明是為了解決人民衣食住行等安生立命所必須的外部存在,那么精神文明建設就是要從“心”關注滿足人民群眾的內在需求,如今物質的外在發展已經初具成就,在這樣的基礎上加強內在需求的建設和滿足,實現“內外兼修”才是發展的目標所在。更何況,如今物質發展已經到了轉型升級的階段,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進步,能夠從內在激發外部發展能力和水平,從而提升物質文明再生發展的動力和能量。
要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建設好精神家園,就應該圍繞民生改善,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堅持虛功實做,出亮點、見實效。要在全社會掀起道德建設的熱潮,形成現代文明道德操守的廣泛共識,利用宣傳教育、項目帶動、產業發展的模式促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重視載體作用,突出群眾性這一特色,圍繞文社會服務、城鄉環境、旅游出行、文化市場、互聯網管理等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精心設計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載體,吸引群眾積極參與。注重發揮“媒體”等精神文明建設者和傳播者的主動性,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強活動的生命力、影響力和輻射力。把促進發展、改善民生放在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核心位置,圍繞富民強省目標,著眼于廣大群眾的關注點,辦好實事好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眾在參與創建活動中真正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物質文明建設要給力,精神文明內在也要豐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從“心”關注民生,加快就好建設精神家園,為物質、精神文明的雙豐收廣泛凝聚正能量。
文/郭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