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國首個區域性氣象中心——京津冀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在北京市氣象局掛牌成立。據了解,環境氣象中心將在今后為京津冀地區居民制作發布重污染天氣、霧霾預警信息及市民健康指數等預報服務。
據了解,中國氣象局京津冀環境氣象中心是我國第一個區域性環境氣象中心,是北京市氣象局直屬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京津冀及華北區域環境氣象預報預警技術研究,制作發布空氣污染氣象條件等級、光化學煙霧等預報產品,制作發布重污染天氣、霧、霾、光化學煙霧等預警信息。
今年9月1日中國氣象局正式開展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工作,國家氣象中心于每天8時和20時進行全國24小時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隨后,北京與天津氣象局都開始進行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今后,環境氣象中心將對京津冀區域內的空氣污染條件進行預報預警。
■釋疑
區域性聯控有何意義?
“PM2.5污染物來源復雜,有機動車和煤燃燒、工業過程和各種塵源等的一次排放,還有區域性的因素。”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胡敏曾建議,政府應當積極探索區域聯防聯控新機制。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
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談到在京津冀區域性聯防聯控時說,大氣污染具有區域性特征,所以需要區域聯防聯控,單靠一個城市采取措施達不到應有的效果,“以京、津、冀為例,山西地區的大氣污染物很容易在偏西南氣流下向京、津、冀地區輸送,導致大范圍、區域性污染。”
預報預警中心如何工作?
環境氣象中心主任張小玲介紹,近期,環境氣象中心將制定環境氣象中心的運行方案及相關規章制度,建立環境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一體化業務平臺;推進與市環保局合作、
資料共享及會商機制;建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區域協調交流機制;做好秋冬季重污染天氣預報和專題報告制作,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指導預報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