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格祺偉在當地橫行無忌、稱霸一方,宣稱“誰都要給我格祺偉面子,不然就搞一搞他”,許多黨政機關干部、企業高管、社會知名人士以及普通群眾都深受其害,一些干部群眾甚至“談格色變”。其曾多次在數人在場的情況下毫不避諱地索取、收受敲詐的錢款,經常以掌握負面信息為由威脅、“綁架”少數黨政部門負責人為其打招呼、批條子,謀求更大非法經濟利益,甚至還試圖插手黨政機關人事調整、項目審批等。格祺偉落網后,在衡陽當地引起極大反響,干部群眾紛紛打電話、發短信相告,連稱大快人心,贊揚公安機關為老百姓“除了一害”。
一個長相“陽光帥氣”的青年,又是大學新聞專業畢業生,還被許多人評價很聰明、文筆好,本可以有所作為,格祺偉卻因個人私欲膨脹,為光鮮的“名”和物質的“利”,屢屢突破法律的底線,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失去自由后,格祺偉痛哭流涕、悔恨不已,親筆寫下了告網友書:“當知名度的提升,我內心欲望也開始膨脹。在人生價值觀的取舍上,我走了歪路,未能更好地去正確面對,反而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用錯誤的方式去謀取不正當的利益。”“作為擁有數十萬粉絲聽眾的所謂微博大號、意見領袖,卻沒能更好把握自己,去傳播發布更多的正能量,而是僅憑一些并不嚴謹的信息來源,在未做更為細致的調查后就肆意傳播發布,這種行為給社會及輿論都帶來了極其負面的影響”。“互聯網的‘游戲規則’首要前提就是必須要嚴格地遵紀守法,然而今天的我并未能做到,甚至在一條錯誤的路上行走了很久。作為一個父親,我感到愧對自己的孩子,因為自己的違法行為未能做好他的人生榜樣;作為一個互聯網上略有名氣的人,我愧對擁有數十萬粉絲的這個‘意見領袖’稱號,因為我根本未能正確面對和把握自己,使自己成了現實的負面典型。”
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辦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