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專家說,中國的年輕人買房子太早,和我們舉紐約、倫敦年輕人買房的年齡結構,說我們這代人有多么不務實,還專門啃老。但如果房價十年都平穩,如果不是經常日光盤而是樓市供應充足,我們也不會被逼著排隊買房,不會整天省吃儉用就為了還房貸。至少從目前來看,所有早買房的人都是正確的決策,為什么我們為青春付出了這么多成本,為社會做了這么多GDP貢獻,還被認為是不成熟的人群,整天被說教。”
文/本報記者范輝制圖/王慧
新聞追蹤
環北京小城市
房價比較有優勢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百城房價指數顯示,2013年9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0554元/平方米,而北京9月新房均價為30497元/平方米。這一數據可能因為統計周期內房產結構的原因,會不太精確,但基本反映了樓市現狀。
在最近幾天新開盤的一些北京六環附近的項目,房價已經超過2萬。而部分成熟社區,如房山大學城最近成交的地塊,樓面價就在2萬附近,未來售價自然也不會便宜。相對而言,圍繞北京周邊河北城市價格就便宜多了。
比如距離通州很近的燕郊,房價均價1萬上下,比通州新城便宜一半。靠近北京東南角的香河,別墅項目1.1萬左右,普通住宅6000到1萬元,雖然距離遠一點,但明顯和北京城房價不在一個級別,在這里花100萬就能買個小三居。
而緊挨大興新機場的固安,最貴的樓盤單價不過9000多,還有不少贈送面積,一般樓盤單價也就是7000至8000元。這里樓盤打出的廣告也都很誘人,15分鐘到天宮院地鐵、未來空港經濟活力等,讓很多無力買房的人至少留住了北京夢。文/本報記者范輝
記者觀察
參不參與樓市總在那里
張希元這種雙城生活,如果從國際意義來說,那屬于國際范兒,在城區上班,住在郊區,并且有一定居住品質。說不定未來某一年,這種國際范兒的生活方式會成為大家廣泛接受的方式。不過,這一生活方式如果要真正愜意,社會配套需要更完善一些,比如社區旁的醫院,有品質的學校,便捷的公共交通。如果這些配套不改善,不能夠解決住房人的后顧之憂,就算郊區別墅再好,大家還是愿意擠在城區的水泥叢林里,還是愿意高價買學區房。
不管張希元們樂意不樂意,他們就是這么一代人,正好趕上房價暴漲,處在買不起和買得起之間,處在供不應求的樓市大熱潮之間。他們大多數人都是精致的實用主義者,雖然預想到房價不會只漲不跌,雖然擔心樓市終有一天也會像股市一樣萎靡不振,但他們卻必須入場去比賽。因為他們的生活真的不是自己說了算,還有丈母娘的要求,還有女朋友的訴求,還有父母的寄托。當然,他們也想買樓暴富,對于一個普通人,這幾年還有什么能夠比炒房更掙錢的呢?
樓市泡沫是否會破滅,這些年入場買的房有一年是否會變成負資產?這個問題買房的人都不想談。至少目前,市場還是一片向好,供需兩旺。北京多個即將開盤的樓盤蓄客可觀,大興天宮院地鐵旁的萬科橙,意向購房人突破5000組,但整個項目只有1300多套房。考慮到大家如此前赴后繼入市,看來樓市神話還會繼續很長一段時間。文/本報記者范輝
北京到香河公交:
810路(原938支線)(跨省) ,大北窯東<->香河總站
938快車(跨省) ,北京站東<->香河總站
938路(跨省),北京站東<->香河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