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住型商品房”都在五環外
對于公眾關心的“自住型商品房”的選址問題,陳志昨日表示,政府在制度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多種因素,因此在全市范圍內,特別是在一些地鐵和城市交通相對便捷的區域安排了地塊,目前已經公布在國土局的網站上。
在選址上,不少地塊靠近地鐵,例如朝陽區東壩地塊臨近地鐵6號線,朝陽區豆各莊地塊緊鄰地鐵7號線,亦莊地塊臨近地鐵亦莊線,順義新城地塊臨近地鐵15號線等。
根據陳志的初步統計,自住型改善型住房的地塊大概66%在五環和六環之間,例如海淀、朝陽、豐臺地塊,這類房屋的套型面積將控制在90平方米以下,總價200萬元以下,價格在每平方米2.2萬元左右。
另外34%的地塊在六環以外,例如門頭溝、平谷、通州、大興、密云等區域。這些房源可以適當建得大一些,但套型面積要在140平方米以下,單價相對偏低,每平方米1萬元左右。
最快明年下半年能購買
“自住房”何時能夠面市?陳志表示,通常一個住宅項目經過土地出讓之后,要進行報建、規劃設計、開工建設等程序,到最后符合銷售條件面市,至少要半年以上,寬裕一些要八個月到十個月。以第一宗出讓的“自住商品房”地塊朝陽豆各莊項目為例,最快也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可以開始銷售。屆時,符合購房條件的人可關注北京市住建委官方網站或媒體信息上的公示內容并提出購房申請。
對于房價未來上漲的擔憂,陳志表示,自住型商品房的區域價格其實是被鎖定的,“現在賣多少錢,入住的時候就還是多少錢,不考慮上漲因素”。政府希望通過“自住房”將社會預期逐漸穩定下來,這也是調控的重要目標。
實習編輯 艾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