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在即,空氣質量備受關注,PM2.5濃度如何監測、預報?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這個中心負責跟蹤PM2.5監測網絡35個監測站點的氣象條件、污染物濃度變化,對全市空氣質量進行監測和預報。
據了解,“空氣質量預報”是基于空氣污染潛勢、數值預報、統計預報,并根據專家會商機制,最終預測出未來5天的污染物濃度變化,包括全市不同區域的空氣污染級別。
早7時30分,值班人到崗,8時前將白天預報結果發至“市委辦公廳及局領導早晨信息短信組”,隨后撰寫微博,描述污染物實時情況、濃度水平、空間分布等,發布在新浪微博“@北京環境監測”。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徐文帥告訴記者,PM2.5早8時的小時濃度數據,來自于各自動監測站,按照國家最新空氣質量標準規定,主要針對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共6種污染物進行監測。
“對每種污染物濃度的24小時均值、8小時最大平均值、1小時最大值按照一定公式換算成‘空氣質量指數AQI’,將6種污染物中AQI指數最高的定義為‘首要污染物’,其數值作為當天的AQI值。”徐文帥說。
據介紹,環保監測對象是各類污染物,當前空氣污染的本質是PM2.5;氣象監測對象是霧和霾,以能見度和濕度作為重要指標。“這是環保系統與氣象系統的分工。”徐文帥說。
上午和中午的值班通常由主班、副班2人完成。9時整,主班值班員基于前日預報結果及實況,確定上午是否進行會商,如需啟動會商,則副班執行數據審核。10時,主班值班員需確定是否發出“重污染預警”,相關選項為“沒有預警”“啟動”“持續”“解除”4個。
據了解,AQI在201至300之間為“重度污染”,在300以上為“嚴重污染”(特指空氣質量最惡劣6級)。徐文帥告訴記者,日前發布實施的《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將“空氣重污染”分為4個預警響應級別,由輕到重順序依次為四級藍色、三級黃色、二級橙色、一級紅色。
“藍色預警,即預測未來1天出現‘重度污染’;黃色預警,即預測未來1天出現‘嚴重污染’或預測持續3天出現‘重度污染’;橙色預警,即預測未來持續3天交替出現‘重度污染’或‘嚴重污染’;紅色預警,即預測未來持續3天出現‘嚴重污染’。”徐文帥說。
中午,值班人員會與廣播電臺進行連線,回顧前日和當日上午空氣質量,并對下午及次日進行短期預報。下午2-3時,進行全員參加的會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