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石景山蘋果園地區屬于典型的城鄉結合部,轄區面積大,有13.13平方公里,人口成分比較復雜,外來人口占比較大。由于轄區內待拆遷改造的自然村就有17個,包括違建、游商甚至工地擾民等城市管理問題在這一區域都很突出。區域面積大、問題多,而蘋果園城管執法隊執法人員僅23人,包括4名女城管執法隊員,除了日常執法外,每四五天都要上一個連軸大夜班,無人例外。
作為石景山城管執法監察局蘋果園城管執法隊主持工作的副隊長,吳萬福的夜班會比普通執法人員更長一些,而且由于從其他街道調過來不久,為了熟悉情況,吳萬福有半個月都沒回家,吃住都在單位。“我也算是老城管了,干了近10年,這幾年群眾對城管的工作要求更高了,我們也從自己工作的角度在摸索更人性化的執法方式。”在吳萬福的桌面上,擺放著《八大處路沿街兩側環境秩序整治方案》、《石景山區蘋果園街道地區“門前三包”整治告知書》等文件。據統計,僅僅一個月的時間,蘋果園城管執法隊就向商戶發放了各類《整治告知書》400余份。“我們解決的不僅是城市的‘面子’問題,還要通過努力,讓人們的守法習慣在反復執法中得到培養。”在吳萬福看來,“每一個合格的城管執法人員,不應該僅僅知道處罰,更應該學習如何溝通。”
記者采訪的當天,雖然剛剛熬了一個通宵,臉上難掩倦容,吳萬福還是堅持和隊員一起上街檢查商戶“門前三包”。“吳隊來了,您看我現在這門前干凈吧。”雖然才調來時間不長,但不少商戶都認得這個皮膚黝黑、身材精干的新隊長。“8月份多熱的天,吳隊帶著他們隊員一家一家地給我們發‘門前三包’整治通知書,看著真挺不容易。人心都是肉長的,將心比心,我們也愿意配合工作。”位于西井路上的一個商戶告訴記者,“這個隊長上任后,對附近一處特別頑固的違建彩鋼房進行了強拆,真是大快人心。看到人家這么公正執法,我們從心眼兒里佩服和尊重他們。”
和吳萬福這個老城管不同,今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孫驥,可以說是城管隊伍中的“新新人類”。雖然是個90后女孩,但愛美的孫驥卻對自己的這身城管制服情有獨鐘,“剛從單位領到衣服,就趕緊回家拍照留念了一下,覺得自己的工作挺有意義。不過還需要再進行一個考試,取得執法資格后制服上才能有號碼。”
私下愛說愛笑的孫驥,和記者一起出門執勤時卻是另一個樣子。在對一處違建進行情況告知時,負責取證拍照的孫驥顯得成熟而冷靜。“城管了不起么,這是我家的地方自己蓋有問題么?別在這瞎照!”面對違建相對人的惡語相向,孫驥仍然有條不紊地繼續著自己手里的取證工作。“作為一名合格的城管隊員,受些語言上的刺激不算什么。如果連這點心理承受能力都沒有,還是不要穿城管這身衣服。”
和吳隊長一樣,剛剛到蘋果園城管執法隊報到不久的孫驥,聊起自己的職業生活,笑著說:“我覺得城管這個集體很溫暖,而且老隊員對我們新人都很照顧,適應起來比大學入學都快。希望自己未來也能成為一名合格敬業的城管隊員。”
一點建議
應專門立法
規范城管執法
專家:
城管的身份定位、權力界限、責任義務等都沒有明確規定,這也是導致沖突不斷的主要原因。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無論是一線城管執法人員,還是專家學者、普通市民,幾乎都對城管目前所面臨的窘境“有話要說”,而其中最為鮮明的觀點,就是應立法規范城管執法,這樣不僅能更加有利于保障違法相對人的權益,也能讓城管用更有效的法律來規范執法。
目前,沒有專門立法是困擾城管執法的最大問題。在城管實際執法過程中,更多的是依靠環衛、規劃、土地、建設、工商等部門規章去執法。而這些部門規章對于城管的身份定位、權力界限、責任義務等都沒有明確規定,這也是導致沖突不斷的主要原因。“城管在政府職能部門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擁有哪些權力,承擔哪些責任和義務,都需要法律明確。現在缺少的是一部統領城市綜合管理全局的城市綜合管理法,通過立法來明確城管的權力責任邊界。”部分城市管理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城管是末端的執法部門,如果前端的相關職能部門做好許可服務工作,或者真正實現資源整合的城市綜合管理,那么城管執法中的許多尷尬和無奈,也許就能最終得以避免。
本報記者 左穎J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