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管執法中,遇到攤販的孩子“不哭也不鬧,眨著眼睛看著”,這怎么辦?北京城管趙東旭的選擇是棄扣游攤。他說:“大人違法,城管執法,我生怕發生沖突,給孩子的成長留下陰影。”
網上曾經流傳一張照片:一個男孩面對城管,雙手抵住一輛車的尾部,眼睛瞪向鏡頭。孩子的眼神,讓人感到了一種刺痛。趙東旭稱:“我確實對孩子的眼神沒有抵抗力,成人的世界有法律、有規范,在孩子面前,我希望他們看到法律中人性的那一面。”“難抵孩子眼神”,講述了城管的另一面,讓人感到了人性的溫暖。
據稱,有的商販帶著孩子出攤,就是為了應對城管。社會是復雜的,人性也是復雜的,有些行為看似不當的背后也常常有著種種無奈。正如有人所說,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愿意讓孩子走上街頭,過早地接觸生活的艱難。退一步講,即使有些父母的行為值得商榷,但不管怎么樣,孩子是無辜的,我們應該盡最大的能力,讓孩子感受到社會的美好。
對孩子眼神沒抵抗力,并不是一種不講原則,更不是對工作的不負責任。相反,這體現了一種大愛,體現了一種工作的大智慧。這不禁讓人想到了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德國統一之后,曾經守護柏林墻、向翻墻民眾開槍的士兵受到審判。有一個士兵辯解說,他是被迫執行上級命令。法官回答,你可以把槍口抬高一寸啊。法律和人性并不矛盾,制度和人性化執法更不矛盾。城管工作的特點,決定了城管更要有大愛大智,一旦失去這一點,城管就不可避免地站到社會的對立面,本身應該承擔的職能也很難很好完成。當工作對象涉及到孩子,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群體時,更需要換位思考,更需要大愛大智。
“延安城管暴踩商戶”、“湖南城管秤砣砸死瓜農”……一段時間以來,出現在人們眼前的城管,都是那么的面目可憎。在網上搜集一下,關于城管的調侃、諷刺舉不勝舉。現實中有這樣的城管,但這不是全部。公允地講,一些問題的根子并不在城管身上;在一些具體案例中,城管也有委屈的一面;面對現在的亂象,城管也想解決。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城管都如偏見中的那么沒有素質,融入下班回家的人流中,他們和我們也沒有多大區別。
就好像這位對孩子眼神沒抵抗力的城管,在現實生活中也有,甚至還有很多。在我們身邊,有些城管和攤販的關系很好,有些城管過節還能收到小販問候短信。城管和攤販不是天敵,城管和攤販之間也可以而且應該有良好的關系。對城管來說,應該體諒小販的不易,尊重執法對象,在力所能及范圍內滿足小販的訴求。對于攤販來說,也應該理解城管的工作,盡量配合城管的執法。抱著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態度,城管和攤販之間也可以做到美好。
對孩子眼神沒抵抗力是種正能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城管,一個充滿了人性的城管。這樣的城管還有很多,如果大家都能放下成見、遠離偏見,都能夠理性、寬容地看待城市管理工作,這樣的城管還會有更多。我們的城市,也會因此更加宜居。
喬杉(江蘇 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