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挑燈夜戰“雙十一”]
[“雙11”奇葩:丈夫防妻敗家錯輸密碼鎖賬戶]" />
“雙十一”快遞業“趕考”
11月11日7點25分,家住北京朝陽區睡眼惺忪的呂女士聽到快遞的敲門聲,她剛剛在凌晨12點30分搶購的手機竟然在7個小時后送達自家門口。這并不是最快送達的快遞,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童文紅說,他們監測到的,“雙十一”物流的包裹第一單在當日凌晨1:40分在南昌被買家簽收,小家電凌晨5:42成都第一單被簽收。11月11日8:00,已經有超過8000個消費者收到自己剛剛付款的商品。
11月12日、13日,兩天時間,很多在“雙十一”當天下單的買家已經收到快遞,有的收貨速度甚至比平時還要快。
來自菜鳥網絡的數據顯示,今年天貓“雙十一”共產生快遞包裹1.52億件,平均每分鐘產生10萬個包裹,而去年,這一數字則是7800萬左右,今年“雙十一”前13個小時產生的包裹量已經趕超去年包裹總和。
“雙十一”最大的考驗就是物流跟不跟得上,2012年“雙十一”包裹在快遞公司“爆倉”的場景還歷歷在目,許多快遞公司倉庫貨物堆積如山,有些消費者甚至一個月之后才能收到快遞。
快遞業在這一年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快遞業的迅猛發展正在逐漸適應“雙十一”的巨大包裹量的沖擊。“每年‘雙十一’其實是對整個中國物流快遞業的大考。”菜鳥網絡CEO沈國軍說,參加“雙十一”物流大會戰的總共有十幾家快遞、物流公司,差不多集合了中國現有快遞物流能力的90%以上,“雙十一”的戰果,是檢驗中國快遞業重要指標。
事實證明,快遞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國家郵政局發布監測信息稱,今年“雙十一”全天共產生訂單快遞物流量約1.8億件,預計電商企業全天交易總額超過400億元。全天各快遞企業共處理6000多萬件快件,是去年“雙十一”最高峰3500萬件的1.7倍,達到今年快遞日均處理量的兩倍以上。
除了人員和車輛方面的投入,技術方面的進步也是快遞業提速的原因。在快遞業,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分析廣泛應用。阿里巴巴集團和銀泰、順豐等物流公司新組建的菜鳥網絡發揮了巨大作用。
菜鳥網絡人士稱,目前該公司大量人員已經前置在各大物流快遞公司現場辦公,及時協調各種業務對接問題。而快遞公司方面表示,基于菜鳥網絡前期的數據預測和指導,他們已經提前準備了充足運力和線路規劃,才能保證貨物快速地送到消費者手上。(記者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