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不間斷 記錄兒孫成長
包括寫日記和收集成長軌跡等,65歲的何樹人老人被贊“很有愛”
家住柳州市北雀路興業苑小區的何樹人老人今年65歲,他有一個珍藏了32年的“寶盒”。32年來,老何經歷了3次搬家,家里的許多老物件都已經不知去向,惟有這個“寶盒”卻一直被他妥善保管著,他說盒子里裝的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寶物”。老何口中的“寶物”,其實是他為兒子和孫子孫女寫(收集)的成長日記,從1981年一直寫到了2013年。兒孫們每一個珍貴的成長足跡,都被他一筆一劃地悉心記下,兒孫們都說老何是家里最有愛的“爸爸”和“爺爺”。
兒子出生 日記開篇
老何小心翼翼地從“寶盒”里翻出一本厚厚的相冊。打開相冊第一頁,可以看到一個肉嘟嘟的小人兒和一張泛黃起皺的日歷,日歷上的時間停留在“1981年12月23日”。
“這個正在傻樂的‘小肉球’就是我兒子拔倫,這張日歷是他出生那天,我父親特地撕下來留作紀念的。”老何說他父親還特地在日歷上寫明了小拔倫出生的時間、地點和體重。受到父親的影響,老何決定用日記記錄下兒子每一個難忘的成長時刻——
“1983年3月6日,拔倫1歲61天,走路越來越穩了!”“1985年2月3日,拔倫3歲2個月。一陣風把門關上了,拔倫爬上椅子把門打開了,大家都很驚喜。”“1990年6月(8歲5個月),拔倫有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問題:雷電是通過雨水傳到地下的嗎?想要睡晚一點,不可以把時針往后撥一點嗎?”“2006年12月23日,是拔倫25歲生日,也是他完婚的日子”……
泛黃的本子,細細的橫格,鋼筆寫下的字跡看不出一絲潦草。
除了寫日記,老何還把兒子曾用過的筆記本、吃糖剩下的糖紙、寫過的試卷等保存了下來。那之中,既有“80后”的集體偶像“四大天王”的明信片,也有兒子中考、高考的準考證和分數條。在他看來,這些東西是兒子成長的印記,所以都用小信封分門別類地裝好,放進“寶盒”里珍藏。
孫女降臨 主角換人
2007年5月25日,隨著孫女豆豆的出生,老何的日記里的主人公也慢慢發生了變化。
“2007年5月25日,豆豆出生,身高49公分,重6斤2兩。”“2007年6月25日,豆豆滿月了,我給豆豆起名何恒曄,取恒久美麗明亮之意。”老何說,孫女出生沒多久,自己就退休了,每天和老伴最大的樂趣就是含飴弄孫、寫寫日記。
“孫女還小,兒子媳婦工作又忙,所以我每天的事情還挺多。”可就算生活忙碌,老何也不忘隨時記下一些有趣的小片段。老何拿出一本小便簽,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字,還畫了許多勾勾叉叉,這是他的草稿本,“忙的時候沒空寫一篇完整的日記,只好先記下一些關鍵片段,回頭再整理,這些打了勾的都是整理過的”。
2010年6月26日,老何一家又迎來了一件大喜事,那就是孫子丁丁的到來。從那一天開始,老何又多了一本日記本,專門用來記錄丁丁的成長。
隨著兩個小家伙一天天長大,老何的日記本也越寫越厚。為了日后方便豆豆丁丁翻看,他特地一個字一個字地敲著鍵盤,把日記整理成了電子版。粗略統計下來,為兩個小家伙寫的日記有四五萬字,而這個字數還會隨著孩子們的成長不斷增加。
記錄成長 愛不斷檔
現在沒事的時候,老何老兩口都會翻出日記來看看,每每看到過往的種種,心里都是一陣感慨。兒子何拔倫有時候也會翻翻老爸為自己和孩子們寫的日記,看到小時候做過的傻事,也會忍俊不禁;看到自己曾經用過的東西,都被老爸細心保存下來,他的心里總會涌起一陣感動。
在老何的“寶盒”里,留有豆豆丁丁小時候的小手印和小腳印。如今6歲的豆豆上小學了,手掌也比原來的大了快一倍。“有些東西過去了就過去了,如果當時沒有留下,以后就再也找不回來了。”老何說。
在老何的日記里,時不時可以看到他對教育孩子的經驗總結。“家庭的氣氛,家長的行為都會給一歲多的幼兒帶來巨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卻又是在不知不覺間逐漸形成的,并可能對他日后的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所以在孩子面前,每個大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老何希望自己的育兒經能夠對兒子、甚至孫輩都有借鑒作用。
“或許是現在生活節奏加快了,許多家長對孩子成長的細節關注得太少,沒能好好體會孩子成長帶來的快樂,這一點挺讓人遺憾的。”老何說,豆豆和丁丁的成長日記,本應由兒子完成,可是兒子因為工作太忙,根本無暇顧及,所以他希望自己能夠為兒子記錄下孫輩們成長的點滴,讓孩子們日后翻看時,都能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和家庭的溫暖。(南國今報記者周育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