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確未經過招投標
11月26日,在該醫院南院骨科醫生辦公室,記者找到了醫生孫某。“我懶得理他。”這句話他重復了幾次,接著稱不方便說什么,便離開了辦公室。
當天下午,記者采訪了柳州市工人醫院南院系統主任楊小輝醫生。在楊醫生的介紹下,記者看到了出售給孫女士的德國進口手術刀和一把切割皮膚的國產手術刀。前者像一把挖耳勺,呈長條形,尾部有些彎曲,沒有刀刃,而國產手術刀只有半個指甲大小,也呈細長狀。
楊醫生一直強調“此刀非彼刀”,“孫女士的手術是微創手術,所用的手術刀由德國進口,所以售價比較高,不能等同于國產二三十元的手術刀,且手術刀的批準文號等手續都齊全,是合格的”。
“等到招投標要等到什么時候?”楊醫生稱,該手術刀的確沒有經過醫院的招投標。而且1000元的價格,在業界來說,已經是全國最低價。“如果手術刀經過招投標進入醫院,醫院再往上加價,病患還要花更多的錢”。
那么,這款手術刀是柳州市三雄科技有限公司跟醫院合作,還是與骨科或者醫生個人合作?楊醫生沒有正面回答,并要求記者不要再深究。
業界說法:出現問題易扯皮
“這牽扯到很多問題,柳州所有的醫院都是這樣操作。”但在采訪中,楊醫生并沒有舉例證明其他醫院也采取相同的做法。據其介紹,這個雙側腕管綜合癥微創手術,全國只有他們醫院的骨科用這種手術刀做,是獨創的。另外,這種手術的創面小,不存在什么風險,不會造成醫患糾紛。
記者拍攝了楊醫生提供的手術刀樣品。但是,當記者欲拍攝批準文號時,楊醫生卻以涉密為由,不允許拍攝。
該醫院黨委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醫生在術前已經將相關事宜告知患者,雙方也簽署了協議,不存在什么問題。
記者將孫女士遇到的情況反饋給柳州市衛生局醫政科,一名工作人員稱,此事屬于醫生的醫德問題,要向衛生局紀檢監察人員反映。11月26日,該局的紀檢監察人員外出辦事,記者未得到回復。
“想想都知道這是不對的,什么手術刀那么貴?”廣西一家三甲醫院的外科手術醫生韓醫生說,根據相關規定,醫療器械和藥品進入醫院都要進行招標,才符合規范,才能保證安全。通常,醫院是不允許這樣的手術刀出現在手術臺的,“孫女士使用的進口手術刀沒有招標,如果術后導致感染,關于責任問題容易相互扯皮”。南國早報記者藍鋒 (來源:廣西新聞網)
實習編輯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