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日子
3個月前的一次爭吵,讓小馮下定決心,離家出走。從家里逃離出來的小馮,就帶了幾件衣服和150元錢。無所事事就去上網,上網沒錢了就出去撿撿破爛,換點小錢,除了扣掉吃飯的錢,就都用來上網,晚上則隨便找一個廢棄的泵房湊合一下。
無法融入的外人
小馮是安徽人,從他有記憶開始,見到爸爸媽媽的機會實在太少。
直到15歲,小馮念完小學后輟學,父母才把他接到余姚生活。
民警告訴記者,其實這并不是小馮的第一次離家出走,從被接到余姚一直到案發,近兩年,小馮并沒有融入這個家庭。
小馮父母在余姚過得不錯,靠做鋁合金生意,父親開上了小轎車,小兒子也在余姚念了小學。“平時也是給他零用錢的,多的時候一百兩百放在身邊也是有的。”
而這些零花錢都被小馮拿去上網。“基本上除了吃飯和干活,都在上網,跟家里人幾乎不會主動說一句話。”
這是引起小馮父子爭吵的原因。自從來了余姚,小馮沒有朋友,面對父母和弟弟,感覺自己是一個“外人”,只有在網絡世界里才感覺到自由。小馮的父親眼看兒子長這么大,卻總是悶葫蘆一般,時不時會訓斥幾句。
每次吵得激烈了,小馮就會離家出走,但是每次離家出走,他都會自己回來,所以,在3個月前這次激烈的爭吵之后,發現小馮又不見了,一家人也沒有當回事。辦案民警說,小馮的家人對于小馮這次時間較長的出走“沒有引起重視,總想著他會自己回來”。
沒想到的是,這次小馮雖然也回去了,卻在外面犯下了父母怎么也無法相信的大錯。
留守兒童的隱憂
終于,在經歷了3個多月的流浪生活之后,小馮再也挨不過去了。
11月12日中午11點,小馮被餓醒,這個時候,他已身無分文。想來想去,就想到了住在旁邊還沒被拆掉的一棟小樓房里面的老人。
雖然只是想去搶點錢,但是一進門之后,小馮就被發現。慌亂中的小馮一時間做了最糟糕的選擇,他撿起地上的紅磚,逼向老人……
從老人處出來,小馮搶來了110元錢,這110元錢,他吃了一頓飯,然后就待在余姚城南的一家網吧里過了兩天,一直到再次沒錢。
11月16日,走在路上的小馮被親戚碰上,才被硬拉回家,直到警方上門。
直到警方上門,正在老鄉家吃飯的父母才知道小馮在出走的這段時間里做了什么事情。“他回到家之后,殺了人這件事情,沒有提過一句。”民警說,直到抓捕小馮的時候,他的眼神里才流露出絕望的神情。
辦案民警告訴記者,以前從來沒有辦過這樣的案子,像小馮這樣的留守兒童或者說留守少年,也是第一次接觸,“總感覺小馮這樣的人群很值得關注。這一群人,說成熟也可以說,因為他們從小離開父母,生存能力特別強,吃得起苦;說不成熟也可以說,因為他們沒有父母長期在身邊的關愛和教育,對于法律、道德和感情這些方面的意識特別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