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學走路,比小娃兒難弄
可是,陳冰當初要回去工作的時候,父母首先不樂意。
在他們眼里,陳冰又變成了蹣跚學步的小孩子。他站不穩,走路要摔跤。爸爸說:“我們退休了,在家正好照顧你。”
陳冰卻受不了父母24小時圍著他轉,“壓力太大”。他每天的消遣就是上網玩游戲,或者站在陽臺上看看窗外的交巡警平臺,“悶死了”。
出院之前,媽媽開始喊陳冰“跛子”、“殘廢”,因為“總會有人這么說的”。可是,陳冰從沒絕望過。他不讓父母買輪椅,租了一個,只用了70天。
陳冰家在18樓,一早一晚,他都要坐電梯下去再爬樓梯回家。他把左手搭在媽媽肩膀上,媽媽用右手扶著他的腰,爸爸站在后面扶著他,“比小娃兒難弄”,一步一挪,大汗淋漓,直到推開家門才算結束。
這樣的一家三口總會引來路人的目光,每當聽到有人咂著嘴小聲說:“娃兒好漂亮,跛了腳好可惜”,媽媽心里就一陣抽痛:自己說是一回事,聽別人講是另一回事。
那一年的7月4日,是陳冰30歲的生日。一群朋友去看他之前,還特意商量了怎么安慰他,沒想到,一句都沒用上,安慰的話全送給了陳冰的父母。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爸爸記得,醫院門前那個周長200米左右的水池,兒子走一圈需要800多步。過完生日半年之后,陳冰已經能自己慢慢走了。
現在,他每天早上5點40分就起床,趕最早的一班輕軌去上班,因為早高峰時人太多,站不穩當。“我愿意坐輕軌,走在他們中間,我覺得跟他們生活的權利是平等的。”陳冰說,只要能站起來走出去,“我就是個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