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記者體驗下井蝸居的感覺。
一戶老人70歲乞討為生 一戶老人為人洗車一次只賺幾元錢
昨日,一條《北京現井底蝸居》的新聞引來不少人的關注,報道稱在北京朝陽區麗都花園路井底下居住著兩戶人,分別是一對70歲河南老人和一位53歲的懷柔男子,已分別在這里居住了五六年和20年了。他們是什么人,為何要在此居住?昨日,本報記者到他們的“家”進行探訪。
井底面積狹小 居住環境惡劣
日前,有北京市民發現在北京朝陽區麗都花園路井底下居住著兩戶人,分別是一對70歲河南老人和一位53歲的懷柔男子,已分別在這里居住了五六年和20年了。市民報警后,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民警在井中找到了懷柔男子王先生,并把他暫時安置在一位附近停車場的收費員家里。
蝸居老人所居的熱力井位于麗都廣場西側草坪區,周邊是環境清幽的高級寫字樓和公寓,附近是停車場,馬路邊上也停了不少車,人行道上來往的路人并不算多。從昨日上午11時左右開始,草坪上的幾口熱力井不時被市政工作人員、記者和路人翻揭圍觀,路上幾乎每個井蓋都不時被打開察看,發現除了先前報道的兩口熱力井中有人曾經生活過的痕跡之外,旁邊的一口井里也發現了一些報紙。
這兩天,不少人先后下井察看,發現爬下井還頗費力氣,據媒體工作者劉先生描述,井梯的第一級離井口大概有1.2米左右,昨天下午氣溫大概10攝氏度左右,爬到井底時感覺要比地面溫度高五六攝氏度,確實會溫暖一些。
這些井的底部目測大概有三四平方米,其中一口被浸的井里散發出酸臭的氣味,里面還泡著床褥和一些生活物品,據說就是70歲老夫妻原來居住的地方。
另一口據說是洗車老人王先生居住的井里還鋪著床褥,爬進井里的人稱里面散發著尿臊味。不遠處的另一口井里也鋪著好些報紙,大家猜測也許周邊還有不少井里也會有類似的生活痕跡。
兩戶蝸居者均為低收入者
記者向周邊工作的人打聽蝸居老人的情況,有停車場工作人員稱那對老夫婦以乞討為生,其他不太了解。而在附近洗車的汪先生則表示那個被警察帶走的另一個蝸居戶姓王,是懷柔人。據王先生自己說,他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正在上高中。“每天凌晨4時左右,他就在停車場洗車,也沒什么工具,就是提著一桶水,拿塊布來擦一下。”
在汪先生眼里,蝸居王姓老人是挺老實一個人,雖然只有53歲,但看起來像六十多歲,在這里洗車好多年了,大家知道他,覺得他可憐才來給他洗車。“都是熟人才來洗的,洗一輛車才賺幾元錢,每天的收入很可憐。”相識多年,他從來不知道老人住在哪里,就見他老待在路邊的值班室里,問他就答,說是在附近租房住。
熱力井井蓋將被封閉
昨天下午2時許,有兩位自稱負責周邊一帶熱力井檢修的工作人員過來查看。據他們向記者透露,因為不時會發現井里有毯子、啤酒,所以他們一直知道這里有人住,也曾經碰見過井中人,以安全原因勸他離開,不過工作人員走后,他們又會回來住。“我們勸過,警察也勸過,就是沒辦法勸走。”
昨天傍晚6時左右,又有兩位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員前來考察熱力井,表示收到指示要把井口封起來,正在想法子讓井口沒那么輕易再被打開。記者吳婉虹
專家:居住井下有安全隱患
昨天,社科院教授唐鈞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打工人員和拾荒者生活困難,只能委身井底居住,這種情況值得同情,農民進城無處居住,本身也是一個問題,急需救助體系的完善和保障。
“可能井下有暖氣管道比較暖和,但在里面居住也有安全隱患,井里會滲水,如果管道破裂,對人的傷害可能是致命的。”唐鈞說,他在馬尼拉曾看到一些窮人,住在備用的水泥管道里,與此有些相似。“但是這其中也有兩難之處,如果幫助他們,對于其他同樣沒地方住的人,又顯得不公平。他們連廉租房都住不起,這個事情的確不好辦,只能暫時送他們去救助中心。”
編輯 黃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