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小康》在世界各地的中國人當中開展這一調查,共2013人參與。因版面原因,我們無法將這2013個人對于心情的表達一一呈現,不過,從我們摘取的各個區域中被提及最多的關鍵字詞中,亦能看出一部分公眾的生活狀態
調查:《小康》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
國人年度感受:累、累、累
2013年,中國人的最大感受是“累”:有人“身累”,有人“心累”,有人“特別累”,還有人“越來越累”……當然,也有少數人“累并快樂”或者“累并幸福”著
七年之“累”
已經連續7年了,在每年年底做年終總結的時候,習慣于回顧一下年度感受的李艷,都會有些傷感,因為她覺得自己太累了。
這個家境不錯的成都姑娘從小就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父母親戚都很寵她,但她卻有著一種不甘于平淡、不甘愿享受、喜歡爭強好勝的性格,初二的時候去北京旅游,游覽了頤和園、長城,參觀了北大、清華后,她就做起了“首都夢”。后來,李艷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點高校,畢業后留在了北京,進入一家外企工作。
從那以后,李艷就過上了每天早出晚歸、租房子、擠地鐵的生活,工作的第一年,她就感到了一種無法形容的“累”,但她想,反正自己還年輕,這點累算什么!于是,咬咬牙,她又開始奮斗了。
但北京的生活并沒有李艷在過去的“夢”中想象的那么輕松,隨著年齡的增大,在一次次和家人的長途電話交流中,“找對象”、“結婚”、“生孩子”被提及的次數越來越多了,父母擔心她成為“剩女”,催她趕緊找對象、結婚,然后趕緊生個寶寶,老家鄰居的孩子、父母同事的孩子,在此時此刻,都成了父母“教育”李艷時,列舉出的好榜樣,而以前,她們都只有羨慕李艷的份兒——家境好、漂亮、優秀、名校畢業、外企工作、留在了大城市北京……
但“漂”的滋味只有李艷自己清楚,2011年,李艷終于結婚了,但她并沒有那種成家之后的安穩感,父母的心也并沒有踏實下來——因為李艷和老公還沒有買房。李艷的老公也是四川人,老家在綿陽,雖然李艷和老公的家境在當地都還算不錯,但若在北京買房,還是比較艱難,而且,這兩個要強的孩子都不愿意讓父母掏錢。
于是,李艷和老公都過上了“越來越累”的生活,他們要考慮將來有了孩子怎么辦、長期租房是否現實、沒有北京戶口的生活會不會越來越艱難……“越來越累”的同時,李艷還真切地體會到了究竟什么才是“心累”。
今年年初,李艷和老公終于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們回成都發展了。“本以為成都的生活能輕松些,但沒想到,離開家鄉這么多年后,再回去的時候,已經找不到原來的那種輕松、悠閑的感覺了。”2013年年末,李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停地抱怨說,“今年的感受還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