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理想,但不是全部
肖楠,27歲,新疆人,今年7月研究生畢業,留在北京工作,面臨買房壓力。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肖楠開始不太愿意參加同學聚會。“說不了幾句就房子車子,感覺壓力好大?!毙ら欀碱^說。
話題的轉變大約是從大學畢業后開始的。肖楠的同學有的直接參加工作,也有的繼續讀研。掛沒掛科、交沒交男女朋友不再是主流話題,大家談論更多的是工作如何、待遇怎樣、什么時候結婚、買房沒有。
肖楠選擇繼續讀研,畢業后留京工作。前不久,長三角地區的幾個中學同學聚到一起。3個留在蘇州的同學中,有兩個已經買了房“定了下來”。
“讀博真是一條不歸路?!痹谔K州大學讀博的楊海男,自嘲是導師的“小黑奴”,學校每個月給他們的補助是1000元。他私下里告訴肖楠,自己平時很少跟另兩個同學聚會。“眼瞅著他們都在這里安了家,自己還漂著,有點不平衡”。
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張海男拒絕了某市知識產權局的工作而選擇讀博。后來去該局工作的同學告訴他,轉正后收入能有1萬多元?!疤K州的房價1萬多元一平方米,這個收入,三五年也能買房了”。
但張海男不喜歡機關事業單位,覺得過于機械化?!拔彝ο矚g搞科研的,博士畢業后想出國,繼續做專業研究?!?張海男說,照這個狀況,買房“還得有些年頭”。
這次小聚聊起很多同學,肖楠發現,本科畢業4年,分水嶺漸顯。班里已買房結婚的同學,竟然快過半數。
肖楠的閨蜜劉湘也買房了。大學畢業后,劉湘被家鄉的電力系統錄用,工作3年,就和同事買了房結了婚。這讓肖楠和“駐外”的同學們非常羨慕。“畢業回去的同學混得都不差,幾乎都是3年買房,5年買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