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語二:光盤
2013年1月,北京一家民間公益組織發起“光盤行動”,倡議市民就餐后打包剩飯“光盤”離開。隨后,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號召大家“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光盤行動”席卷全國。
青島市市南區某酒店,服務員在一宴會結束后收拾餐桌(1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1月20日,距離縣城5公里的甘肅隴南市徽縣水陽鄉牟壩村村民王義忠坐自家廚房里,旁邊籃子里的面食是他一個星期的口糧。“好幾年了,我從來沒下過館子,一年中有肉的飯不超過10頓。”今年64歲的王義忠說,他家只有三分菜地,包括農村養老保險、低保在內,他和老伴每月只有200元左右的收入。新華社記者聶建江 攝
光盤行動影響千萬中國人
“光盤行動”的發起團隊并非一個公益組織,成員來自金融、廣告、保險等不同的行業。他們用IN_33來稱呼這個團隊。1月初,IN_33中的三個成員生發出號召“從我做起,今天不剩飯”的想法,得到多人響應。1月10日,大家湊在一起討論:既然每年都過光棍節,不如提議也設個“光盤節”吧。“光盤”二字出爐,這個行動有了既清晰明了又朗朗上口的代號。1月14日,成員們在一起開了一整天會,商量怎么具體操作。除了發布微博,他們決定親自把宣傳頁和海報送到大街小巷的各個餐廳去。會議結束已是夜里10點,宣傳單連夜被送到印刷廠,先期印制宣傳頁1萬份,海報5000張。>>>詳細
拒絕中國式“剩宴” 網民發起“光盤行動”
中國式“剩宴”成為網絡上熱議的話題。截至23日下午15時,新浪微博關于“剩宴”的搜索超過11萬條。為了更為有效的反對浪費,不少網民在網絡上發起以吃光盤子里的東西為主題的“光盤行動”。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所謂光盤,就是吃光你盤子中的食物。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你,愿意嗎?” 北京市一家民間公益組織推行的公益活動得到越來越多的網友認可,許多演藝界的知名人士、官方認證的餐飲行業也都加入到“光盤行動”中來。一時間,在微博上曬出自己吃干凈的餐具和打包帶走的剩菜剩飯成為風尚。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