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豆雁,下圖為小天鵝。 資料圖片
每年冬季石臼湖都會迎來大量候鳥前來越冬,目前,抵達的鳥類已達20多種2萬余只。由于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很多過境候鳥也將此作為“歇腳”地,石臼湖已成為鳥類遷徙途中一個重要的“驛站”。
本月20日,記者與江蘇野鳥會資深鳥友范明一起前往石臼湖濕地,查看越冬的鳥類。從溧水區孔集鎮驅車沿著堤壩行駛,由于石臼湖已進入了枯水期,靠近岸邊生長的雜草,一直向湖中心綿延,就像一片草原。在不遠處出現了幾只頭上長著羽毛的水鳥,“它們叫鳳頭麥雞,也是前來越冬的。”范明說。
記者徒步向湖中心前行,一路上天空中不時飛過紅嘴鷗、游隼等鳥類。在湖中心一處圍欄上,記者通過高倍望遠鏡看到,在距離1公里外的湖面上,有幾百只小天鵝混聚在一起,頭不時埋進水中,尋找著食物。范明說:“小天鵝在這邊越冬主要靠吃湖底的菹草,它們只有在繁殖的時候,才會抓些小魚和貝殼類來補充些營養。”
石臼湖不僅受到小天鵝的垂青,也得到眾多水鳥和猛禽鐘愛,每年冬季來此越冬的鳥類有2萬余只,綠頭鴨、羅紋鴨、紅頭潛鴨、赤麻鴨等鴨類是主力軍,數量可達數千只。紅嘴鷗、鳳頭麥雞、鳳頭、小、鶴鷸、黑翅長腳鷸、環頸鸻等水鳥也在這里生活棲息。范明說,不僅中小型水鳥喜歡來,就連游隼、鶚、黑鳶、蒼鷹等猛禽也將此地作為了越冬的落腳地。
還有一大批過境的鳥類會在石臼湖作短暫停留,這些鳥類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東方白鸛等,以及二級保護鳥類鴻雁及白額雁等,這些鳥的越冬地是鄱陽湖與洞庭湖等濕地。“隨著石臼湖環境的改善,濕地植物逐步恢復,每年前來這里短暫停留的鳥類越來越多,據我觀察,這里從1998年的20多個品種到現在已有近50個品種,最多時數量達到10萬余只。”范明說。
專家教您識別豆雁與小天鵝
每年的11月,石臼湖都會迎來越冬的小天鵝和豆雁。面對滿天飛舞的鳥類,由于觀看的距離較遠,當地不少村民誤將豆雁當成小天鵝。
記者在采訪中看到,在成群小天鵝中有的全身潔白,還有的部分身體與脖子有灰色羽毛。范明介紹說,身上還有點灰色的是今夏季繁殖的小天鵝幼鳥,還不到一周歲。小天鵝幼鳥出生時,全身羽毛是灰色的,但隨著慢慢地成長,羽毛也會慢慢地從身體向脖子褪色,等到來年春天,這些“丑小鴨”就會與它父母一樣渾身都長滿潔白的羽毛。
據了解,豆雁與小天鵝同屬雁形目鴨科,豆雁在亞北極泰加林湖泊或亞平原森林河谷地區繁殖;小天鵝在北極附近地方繁殖,它們越冬都在長江流域湖泊地。
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專家高國富說,豆雁與小天鵝還是有明顯的區別,小天鵝羽毛是白色,豆雁羽毛是褐色的,小天鵝的脖子、體型比豆雁長和大。“在石臼湖的豆雁比較多,大約有3000余只,而小天鵝數量在1000只左右。”高國富說,豆雁喜歡扎堆在一起,天鵝雖然也是群居,但它們是在小圈子里聚集。
編輯 黃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