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環保先進被指偷排
走進申特鋼鐵,記者看到,廠區建設規整,空地大都進行了綠化,礦庫建有防塵網,脫硫裝置運轉正常。在生活區與廠區間的一條小河邊還養有一群鵝。
據介紹,申特鋼鐵的前身是溧陽市建新鐵廠,2002年建廠,2005年購買了上海寶鋼轉移出來的部分資產,并接納寶鋼約600名員工,從煉鐵轉向煉鋼,成立了江蘇申特鋼鐵有限公司。
申特鋼鐵目前擁有職工4000多人,2012年實現銷售產值350億元。雖然申特鋼鐵有寶鋼的“血脈”,但兩者之間目前并沒有資產關聯關系,申特鋼鐵現為中外合資企業。
“當初鐵廠很破舊,環保設施落后,自2005年以來,申特鋼鐵先后投入約8.7億元用于節能環保。”張海濱說,“我們在全國創造性地率先使用氧化鎂脫硫,比之于氨水脫硫更環保;中水利用也獲得同行好評,生產用水是附近污水處理廠的中水,且做到了零排放;余熱發電目前也已達企業用電量的2/3以上。”
在申特鋼鐵辦公大樓一層一側的墻上,掛滿了企業獲得的榮譽,其中就有江蘇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核發的“節能先進單位”、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和江蘇省水利廳核發的“江蘇省節水型企業”、中國產品質量協會核發的“綠色低碳企業”。查閱今年4月國家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45家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2012年修訂)》的鋼企名錄,申特鋼鐵也名列其中。
然而,溧陽市環保局告訴記者,申特鋼鐵并沒有說出全部實情。溧陽市環境保護局新聞發言人周偉介紹,2005年以來,申特鋼鐵確實在環保上進行了巨大的投入,在脫硫、余熱發電、中水利用方面走在了同行前列,堪稱一家環保節能先進企業。但自今年11月份以來,偷排放行為也確實存在,環保局也進行了立案調查。
據周偉介紹,偷排與企業進行的一項壓縮成本的工藝相關。在用鐵水煉鋼的過程中,申特鋼鐵以往都是在鐵水中加入廢鋼塊。從今年七八月份起,企業在有關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利用廢鐵皮壓塊取代廢鋼塊,投入鐵水中煉鋼。
“添加廢鋼塊,只會產生很少量的青煙,而添加廢鐵皮壓塊,由于廢鐵皮上有大量油漆等附著物,會產生大量黃黑煙。”周偉說,“這超出了原有環保設施的處理負荷,致使設施設備帶病運行,帶來污染。”
“企業利用這一工藝時,明知相關工藝技術會帶來更多污染,卻不考慮環保設施的處理能力,所以我們調查認定申特鋼鐵存在‘偷排’。”溧陽市環保局副局長楊育美說,“我們已責令企業立即停止違法行為,永久停止使用廢鐵皮壓塊,并對企業違法排污行為嚴肅查處,按最高限額進行罰款處理。”
至于申特鋼鐵污染迫使村莊拆遷,溧陽市環保局介紹,經濟開發區內村莊將逐步搬遷,申特鋼鐵衛生防護距離內的村莊已搬離并安置8個自然村,目前正在拆遷的有5個自然村。
警惕產能過剩下的環保危機
據溧陽市環保部門提供的數據,申特鋼鐵利用廢鐵皮壓塊取代鋼塊,每生產1噸鋼可節約成本約100元。這對年產能上百萬噸的企業來說,每年可節約上億元成本。雖說鋼鐵企業都是大進大出,但在當前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誰能將成本降下來,誰就能活下去。
張海濱也坦言,受大環境影響,企業2012年虧損數千萬元,今年形勢也不樂觀,且申特鋼鐵的產品較為單一,主要生產高強度螺紋鋼,目前售價為3650元/噸,相比2011年下降了1000多元。
對此,一直關注鋼鐵行業的分析人士何杭生說,產能過剩給企業帶來一定生存壓力,尤其是產品較為單一的企業。但這并不意味著企業就可以不顧環保。相反,在霧霾嚴重影響民眾生活,產業轉型升級呼聲日益高漲的情況,誰試圖通過犧牲環境來渡過難關,誰就會碰到更大的輿論壓力。
在準備上交的檢討書中,張海濱也說,申特鋼鐵由原來的“節能環保先進企業”變為媒體報道的“反面典型”,正是因為在追求經濟效益的過程中,逐漸淡薄了環保意識。企業“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對環境保護的要求,任何時候不能放低對社會責任的承擔”。(記者朱國亮、吳新生、林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