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瓶頸凸顯,“一戶一表”推進緩慢
其實,階梯水價并非新鮮事物。記者調查發現,從1998年開始,我國就明確提出推進階梯水價,而且近年來全國很多城市也紛紛表示將推行階梯水價,但到目前為止,只有寧波、廣州等為數不多的城市真正實施了。究其原因,則在于階梯水價推進還存在一些困難。
傅濤說,居民階梯水價實現的前提是一家一個計價水表,也就是說每戶都要有一個抄字收費的表,行業里將其稱為“抄表到戶”,“抄表到戶了,才能實現階梯水價,不然就不能知道每家用多少水。但我國現在基本上還沒有真正實現100%抄表到戶的城市。”
南昌市節水辦副主任卓鴻飛也坦言,目前,各地推行階梯水價最大的障礙就是用水“一戶一表”改造還沒有全部到位,有些沒有改造過的水表,顯示的是一個單元十幾戶居民共同用水的總數量,要是把“大水表”也按階梯水價來收,每家每戶的水費都要因此上漲。
“如果全面推行階梯水價,就必須進行‘一戶一表’改造,但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讓供水公司承擔比較困難,而廣大居民肯定不愿意承擔這額外的費用。”卓鴻飛說。
同時,實行階梯水價也存在計量方面的障礙。業內人士介紹,在現有情況下,自來水公司可能是兩三個月才抄一次表,但如果實行階梯水價,就需要更加嚴格和準確的抄表和收費。
“現在大部分新建的小區,使用的都是預先繳費的IC卡水表,也就是說居民一次可以買一定量的水,這些水用多久可以自己掌握,價格是同一個價格。使用這種水表的小區難以使用階梯水價的計量方式,除非再花更多的錢,把各家的水表改成智能水表。”傅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