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觀察
為“馬上有”
馬上努力吧
農歷馬年,在網友的創意之下,“馬上體”成為新春拜年中傳播最快、認知度最高的新年吉祥符號。“馬上有X”的系列文字、圖片、視頻也在微博、微信圈等各個社交渠道熱鬧傳播開來。如在馬身上堆很多錢,便象征著馬上有錢,馬年越來越旺。這些“馬上有”盡管調侃色彩濃厚,卻反映了人們在就業、住房、婚戀等方面的期待,也傳遞著人們快馬加鞭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如今中國人物質上日益富有,但財富聚集的“馬太效應”使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拉大,隨之而來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土豪”和“草根”間找不到共同話題,繼續高漲的房價壓得年輕人暮氣沉沉,父母為兒女選“對象”讓愛情不再是兩情相悅那么簡單……一系列生活壓力和認知困惑,構成了中國新的民生焦慮。“馬上有”是精神慰藉,也是迫切心愿!
然而,心愿代替不了現實,奮斗才能成就夢想。要讓“馬上有”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成功,關鍵是要“馬上努力”,并能通過努力奮斗實現心中的“馬上有”。
綜合新華社 央廣 央視
馬上
“工作”了
春節假期結束,很多人回歸工作崗位。面對長假后的緊張工作,很多人反映不愿意去面對,提不起精神,甚至有焦慮、神經衰弱等癥狀出現。醫生提醒,這是典型的“節后綜合征”。
馬上
“輸光”了
春節期間,記者在老家山東西南部一些農村走親訪友,大家談得最多的,莫過于有人打牌贏了多少、輸了多少。記者發現,打牌成了許多農民茶余飯后的談資,原先豐富多彩的農村春節文化少了,不少打工回來的年輕人不惜“一擲千金”,辛苦掙來的打工錢一夜付諸東流。
春節熱詞
“馬上體”最紅
“鞭炮是放是禁”最糾結
這個春節,“馬上體”新春走紅,文字、照片等不同形式的“馬上體”祝福也在微博、微信上熱熱鬧鬧傳播開來;而“微信紅包”成為最熱門拜年方式,發紅包、搶紅包、討紅包成為新年新時尚。還有,“除夕福利爭議”、“鞭炮是放是禁糾結”、“H7N9疫情”等也成為百姓密切關注的事情。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從除夕開始,截至大年初一16時,參與搶微信紅包的用戶數便已超過500萬戶,總計搶紅包7500萬次以上。領取到的紅包總計超過2000萬個,平均每分鐘領取的紅包達到9412個。
今年以來,霧霾鎖城現象頻現,尤其是春節前夕,一場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的霧霾,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多個省份。對此,北京、太原、武漢等空氣污染較重城市,都明確限定了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燃放時間和區域。部分市民出于對空氣污染的擔憂也逐漸選擇電子鞭炮代替煙花爆竹。然而,也有一些城市隨著除夕夜的降臨,煙花爆竹依然此起彼伏地響起,甚至有網友吐槽除夕夜時城區大氣污染嚴重,能見度不足50米。霧霾天氣“鞭炮是放是禁糾結”正倒逼我們逐漸改變煙花燃放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