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遺棄孩子?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真的忍心拋棄我嗎?……”在廣州的嬰兒安全島門前,一份福利院孤殘兒親筆書寫的“孩子心聲”,讀來令人心碎。
和其他多數城市一樣,廣州棄嬰島沒有安裝攝像頭。家長們留在隨身紙條和留言簿里的只言片語也大多十分簡略,無從判斷這些狠心遺棄親生骨肉的父母來自哪里、去向何方。他們唯一的共同點,是都有一個生病的孩子。
根據廣州市民政局通報,在10天接收的33個孩子中,男孩22人、女孩11人,全部患有不同種類、不同程度的疾病,經初步診斷,其中腦性癱瘓10例,先天愚型7例,唇腭裂3例,其他疾病還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唐氏綜合征等。
而福利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棄嬰島設立之前,這里的孩子就有大約八成是被遺棄在醫院里,再由民警送到福利院來的。不難想象,一些患兒的父母在為孩子求醫問藥的過程中已經遭遇了多少波折和苦難。
近年來,殘疾和重病在全國范圍內都已成為引發棄嬰行為最主要的原因。“二十年前還有部分健康孩子是因為計劃生育或者性別歧視被遺棄的,但現在這樣的孩子很少了。”廣州福利院資深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絕大多數棄嬰都是殘疾或者重病,而且有比例越來越高、病情越來越重的趨勢。
病孩遭棄,客觀上反映了我國現階段兒童福利體系,尤其是大病救助機制的不健全。而業內人士認為,要遏制違法棄嬰行為,甚至應該從更前端著手,加強免費婚檢、孕檢的宣傳和保障力度。
廣州市社會福利院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相當大比例棄嬰所患的疾病與遺傳因素有關,而目前醫學水平已經能夠將絕大多數常見、多發遺傳病在孕期檢出,“地方一方面要落實免費孕檢,并且覆蓋到流動人口,另外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力度,讓群眾知道有免費孕檢的政策,預防和減少病殘嬰兒出生。”
超大城市面臨嚴峻挑戰
早在2011年6月,河北石家莊就率先開始了棄嬰島的試點工作。在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民政部于2013年7月在全國范圍啟動了“嬰兒安全島”試點工作。
今年1月,中國兒童福利和收養中心主任李波表示,河北、天津、江蘇、陜西、貴州、福建、內蒙古和黑龍江等地已建立棄嬰島試點,19個省區市正積極籌建,年內將陸續啟用。
在已開展試點的城市中,安全島成功避免了棄嬰受到二次傷害,扮演了提升棄嬰存活率的“生命島”角色。但由于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存在顯著差異,同樣的棄嬰島試點工作也有著不同的挑戰。
資料顯示,從投入使用到2011年底,位于石家莊社會福利院的棄嬰島半年內共接收了24個孩子。在西安、廈門、哈爾濱等地,棄嬰島也是在投入使用好幾天后,才迎來了首位“島民”。與這些地方的平穩相比,廣州的10天33個孩子有點超出人們想象,也凸顯了超大城市所面臨的難題。
由于醫療資源集中、交通便利等因素,除了本地居民,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還吸納了相當數量的外地患兒,不少家庭在輾轉求醫的過程中耗盡了錢財和心力。“很多父母可能是抱著最后一線希望到大城市求醫,最終走投無路了只能放棄孩子。”廣州福利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事實上,廣州市社會福利院已經長期超負荷運作。該院僅有1000張床位,目前正收留撫養的孤殘兒童卻多達2100多名,是全國養育孤殘兒童人數最多的福利醫院,且人數仍在不斷增加,近年來年均接收棄嬰(童)400人左右。福利院人手嚴重不足,重病和殘疾的孩子們又大都沒有生活自理能力,“一線人員三班倒,幾乎連飯都快喂不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