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日,“嘀嘀打車”與“快的打車”兩款打車軟件上演了一場“火拼賽”。你加一元我再加一元,上演了一場燒錢大戲。不過,昨日有市民向記者反映,乘客享受到打車優惠的同時,發現不用打車軟件,路邊打車更難了。
【乘客說】空車一輛一輛全都不肯停下
昨日下午4點左右,記者來到省城南二環與潛山路交口的財智中心樓下。路邊有四五位市民正在招手打車,他們告訴記者,已經等車快半個小時了,之前有幾輛出租車亮著空車燈路過,但就是不停車。
“好不容易有一輛空車來了,我剛想上去,但人群后面走出來一個男的,說車子是他預約的。司機跟他確認了姓名之后,帶他走了。 ”等車的市民告訴記者。
下午4點10分左右,一輛出租車緩緩停到路邊,沒有亮空車燈。司機搖下窗戶,問路邊要打車的幾人,手機里有沒有裝打車軟件。幾位市民搖搖頭,司機又搖上了窗戶,絕塵而去。
【司機說】能賺為啥不賺軟件叫車優先
“如果的哥的姐都用打車軟件,上下班高峰,我們這些不用打車軟件的乘客打車會越來越難。 ”一些市民認為,“不是所有人的手機都能裝打車軟件。有的中老年人不會用智能手機,或者手機比較舊,用不了打車軟件,對他們來說十分不公平。 ”
隨后,記者用“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兩款軟件打車,目的地均為南二環與金寨路交口。不到1分鐘,軟件提示記者叫車成功。
幾分鐘后,司機趕到記者所在位置。司機姓廖,是合肥天一出租車公司的一名駕駛員。廖師傅告訴記者,自從使用打車軟件后,他專門挑用打車軟件的乘客。
“嘀嘀打車前10單有補貼,快的打車前15單有補貼,加在一起一共25單。白天跑個25單,時間也就差不多了。 ”廖師傅說,“我幾乎都是快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前,趕緊搶另外一個單子。 ”
廖師傅坦言,如果附近沒有人用打車軟件叫車,他就會放空車跑。 “我們經常在外面跑,知道哪里打車的人多,也知道哪里用軟件的人多。 ”廖師傅說,“用打車軟件能多一些外快,其他散客就不想接了,寧愿放空車跑。 ”
記者到達目的地用軟件付錢時,廖師傅又接了個單子,從南七到火車站,乘客還多加了10元錢小費。 “你看,除了用軟件打車有補貼外,高峰期還有人加小費,這是以前沒軟件的時候辦不到的。 ”廖師傅得意地向記者說,“我身邊好多同事只接軟件叫車的單子,能多賺一點為啥不賺? ”
【律師說】盡快完善法規讓大家公平打車
推出打車軟件,本是件服務市民、幫出租車司機增收的好事。打車有補貼,本也是對乘客、司機的優惠。不過,部分出租車司機嘗了甜頭后,一門心思只挑有打車軟件的乘客,這讓其他乘客打車變得更困難。
昨日下午,記者就此問題聯系了合肥市運管處出租車管理所的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合肥市目前正在針對類似問題擬訂解決方案。
2月18日,廣東省交通廳副廳長楊細平就“打車軟件”興起等熱點問題作出回應,他說,打車軟件的做法擾亂市場秩序,跟現有的出租車管理法規不符,廣東省交通廳應完善電召平臺的網絡點車功能,實行公平預約。
安徽中天恒律師事務所的姜萬東律師認為:“出租車承擔著城市公共基礎交通設施的一部分,是服務于所有市民的。司機無視站在街邊打車的市民,涉嫌拒載。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是要盡快推出管理辦法和法律法規,讓所有人公平打車。 ”(記者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