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劉宇峰夫婦與養(yǎng)子濤濤
核心提示|19年前,40歲的焦作垃圾清運工劉宇峰在鐵路橋上抱回家一個被遺棄的男嬰,男嬰3歲時,被確診甲狀腺肥大、腎功能缺陷還伴有智力殘疾。16年來,劉宇峰夫婦為給孩子治病負債累累。
3年前,焦作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民警石小偉悄悄融入這個不幸的家庭,甘當兒子照顧這個不幸的家庭。
19年前,從鐵路橋上抱回家一個棄嬰
4月7日上午,記者走進焦作市工業(yè)路一號院71號劉宇峰的家,僅有40來平方米屋里,除了三張撿來的沙發(fā)床,幾乎每個角落都堆著收來的廢品,屋外的走廊里也堆著廢品。
劉宇峰告訴記者,1994年2月的一個下午,他在焦作市友誼路附近的鐵路橋上打掃衛(wèi)生時,發(fā)現了一個包裹,以為是垃圾,哪知包裹里傳出嬰兒的啼哭聲。他打開包裹一看,竟是個男嬰。當他抱起這個孩子時,孩子立馬不哭了,還朝他笑個不停。
“看來孩子與我有緣啊。”直等到天完全黑下來,也不見有人來認領,劉宇峰就抱著孩子回家了。妻子張美容見丈夫撿了個男嬰又驚又喜,當時他們兩口子已40來歲,還沒有孩子,他們給男嬰起了個響亮的名字——“濤濤”。
10多年,為給孩子治病他們從沒吃過肉
劉宇峰夫婦的老家在周口項城,1984年來到焦作打工,靠打掃街道、收廢品生活,日子過得雖不富裕,但衣食無憂。收養(yǎng)了小濤濤后,妻子張美容也懷孕了,當年就生下一個女孩,一雙兒女讓夫婦倆更有了奔頭。
“濤濤三歲那年,突然流鼻血不止。”張美容說,醫(yī)院的診斷給了他們當頭一棒,孩子得了甲狀腺肥大、腎功能缺陷伴有智力殘疾。16年來,他們夫婦二人帶著濤濤幾乎跑遍了大半個中國,求醫(yī)問藥,耗盡了家中20多萬元積蓄,還欠著幾萬元的外債。
張美容說,為給濤濤攢錢治病,家里從沒有吃過肉,吃的菜也都是撿的,她女兒也很懂事,從不讓父母給買新衣服,現在每天濤濤光吃藥就得花五六十元。
3年前,警察“兒子”讓他們吃上了肉
張美容說,2011年7月的一天,在外拾飲料瓶的濤濤被人打了,110出警的有個叫石小偉的警察,得知她家的情況后,主動上門當了她家“兒子”。
自從石小偉認了這門窮親戚后,經常買肉到家里來,讓家里人吃上肉。張美容說。
小偉主動向特警支隊申請,把他們家列入重點關注的困難戶,他還通過網絡向社會呼吁愛心人士共同關注這個不幸的家庭。
4月7日下午,記者見到了石小偉。他告訴記者,年已六旬的劉叔叔身患氣管炎和胃潰瘍,張姨也因為長期勞累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但老兩口始終不敢到醫(yī)院治療,知道去了就得花錢,不如省下來給濤濤看病。已上高中的妹妹瑞瑞,每月生活費不超過200元,她說,自己如果亂花錢,哥哥就得少吃藥了。
石小偉說,許多人都勸他們把濤濤送到福利院或其他地方,雖然不是親生,但老兩口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不忍心放棄治療,更不忍心將濤濤送人。濤濤也很懂事,也力所能及地撿些飲料瓶,別人給他一點好吃的,他也舍不得吃,帶回家后給爸媽和妹妹吃。
“劉叔叔一家人對這個收養(yǎng)殘疾兒不離不棄,為給殘疾兒治病傾家蕩產也無怨無悔,讓我為之感動。”石小偉說。
“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社會各界能夠關注關心和幫助這個貧困艱難的家庭,伸出愛心之手,救救被病痛折磨的濤濤和這個不幸的家。”石小偉說著也動情地流出了眼淚。大河報記者郭長秀通訊員龍邦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