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置于回龍觀 預計1萬戶 90平方米戶型占70% 2013年迎搬遷高峰
明年底,西城首批萬余戶人口疏解將啟動,對接安置于昌平回龍觀。
西城區日前表示,擬定六片舊城保護人口疏散區域,年內對接安置的五大房源地有望全部開工。
西城·探訪新安置房
緊鄰京藏高速樓間將有綠化帶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昌平區回龍觀鎮的西城區回遷房項目所在地。該項目緊鄰京藏高速路進京方向輔路西三旗橋南側,和北面的回龍觀新興小區新龍城隔路相望。
記者在工地入口處看到,拱門上寫著“西城區對接安置保障房項目”。環繞工地的水泥路寬闊平整。目前項目還處于基礎施工階段,不斷有運土的大型車輛出入施工現場,地基已基本成型。
現場工人告訴記者,最快到2011年底,樓體框架就會建起來了,整體完工估計要到2013年。
從現場的施工平面圖可以看出,這些保障房整體為“L”形分布,樓體間隔較遠,中間空出了大量綠化帶,并不像回龍觀大多數社區一樣呈緊密分布。
新居民考察
“規劃不錯,但會不會堵上加堵?”
“看著挺好,但還是有些擔心交通問題。”在現場,記者偶遇了現在還住在西城區的居民焦先生,他是來考察自己未來新家的。他表示,目前規劃內容都挺不錯,保障房緊挨著地鐵13號線龍澤站,但他還是對未來交通出行有點擔心。“西三旗橋太堵,再加上從西城搬來的人,會堵上加堵。”焦先生說。
而回龍觀的居民對西城保障房項目也是期待和擔心并存。家住新龍城的居民楊女士說,她很希望西城區保障房項目在建成之后有配套的醫院等公共設施,能給回龍觀的居民帶來便利。
但她也擔心,西城保障房建成后,和回龍觀村保障房項目都連在了一起,可能會給原本就擁堵的進城路添堵。
西城·解讀人口疏解
西城六片區域擬定人口疏散
根據原西城區統計,區內有14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其中,居住的市民有5.7萬戶,總人數在12萬左右。而新西城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在全市所占的面積達到最大,大約占北京所劃定保護區的74%。
目前,舊城居民區存在許多問題,有些堪稱條件艱苦。
例如人口密度高,聚居在擁擠的大雜院里;由于歷史遺留等原因,設施條件差,有的院沒有上下水,有的沒有各戶獨立的廁所,還有的沒法通燃氣等;并且大多數房屋年久失修,隱患多。
為此,西城區將舊城保護的修繕改造,與居民居住條件改善結合在一起,制定了風貌保護區居民的“安居”辦法。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實施部分居民疏散外遷。
目前,西城區擬定六片舊城保護人口疏散區域。
對接安置用地劃定五大區域
據西城區長張建東介紹,從去年起,對舊城保護人口疏解的對接安置用地進行規劃,目前劃定了五大區域,總占地面積260萬平方米。
張建東區長表示,五片對接安置房項目預計可提供2.5萬套住房,解決7萬多疏解人口的居住。其中,昌平區的對接安置房一期工程已開工,今年將啟動二期建設,其余項目都力爭在年內開工。
首批疏解人口擬明年底啟動外遷
據張建東區長介紹,在定向安置房的分配上,將根據居民的需求而定,一居至三居的戶型都有。根據市住建委統計,已經開工的昌平回龍觀安置房中,90平方米左右的戶型占了約70%。
舊城居民外遷何時開始?張建東區長表示,根據目前的進度規劃,有望在2012年底,首批疏解居民啟動搬遷。進入回龍觀的安置房項目,預計在1萬戶左右。
其余人口疏解將分階段進行,2013年將迎來搬遷的高峰時期。
預計目前劃定的舊城疏散人口搬遷將在5年內完成。而西城區整體人口控制指標,將根據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確定。
“去”與“留”都將改善居住質量
人口疏解后,“去”和“留”的居民生活將有何改變?張建東區長表示,對于定向安置的新居住地和疏散后的老區域,都將進行配套建設和改造,改善居住質量。
一方面,在對接安置房項目中,都將考慮居民的需求和老生活習慣,進行相應的配套設施建設。包括將西城的某些幼兒園、中小學等,在新居住區設立分校,配備骨干師資力量。“這將從現在就開始培養。”張建東區長稱。
同時,還將在對接安置區域中建立大型醫療機構、商業設施、老人服務設施等,以及有著西城特色的休閑項目。
另一方面,人口疏解后的舊城,留下來的居民也將改善生活條件,包括增加服務設施等。對于疏散后的地區開發,張建東區長表示,將根據各區域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開發建設。
西城規劃主要有三大方向
原來的老居民區,依然以居住為主,適當進行擴容,對重要院落進行保護。例如什剎海等地區,在保留居住地的同時,進行有特色的旅游街巷建設
作為金融配套區建設,以白塔寺地區為主,其位于金融街北邊,將建設成現代與傳統結合的特色區域,包括增加會館和會所等
適當植入產業開發,例如引進文化創意產業的工作室、小設計公司等
其他區縣人口控制規劃
東城:選定朝陽定福莊南區、豆各莊和通州“兩站一街”地塊,作為對接安置房和保障房用地,規模將達298萬平方米。2011年至2030年區域規劃中,目標是在2030年將常住人口控制在65萬人,共疏散21.5萬人。
朝陽:縮減10平方公里住宅規劃用地,至少可減少37萬人落戶。未來五年,朝陽將人口調控的目標控制在400萬左右。
房山:未來五年,房山將把常住人口控制在110萬人以內,流動人口將持居住證。同時將抑制勞動力密集、技術含量低和吸納外來人口多的低端產業,包括小服裝、小加工、小作坊等五小企業;并加快將小旅館、小餐飲、小網吧等六小場所退出房山的步伐。
順義:防止人口無序流動,未來五年,順義將把常住流動人口的增量控制在8萬人以內。“十二五”末,順義人口總量控制在87萬人左右,其中常住流動人口控制在24萬人以內。
來源:千龍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