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比天高 情似海深
24個簽名、24個鮮紅的指印……
在國家信訪局,記者看到一封從山東省蒙陰縣聯城鎮小山口村寄來的感謝信。24名村民代表全村140戶人家在信里感謝黨中央和解放軍為他們打出了水井,解決了他們的缺水問題。
小山口村的村民居住在海拔400多米高的一片青石板山上,祖祖輩輩過著缺水沒水的日子。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大旱,讓全村的莊稼地都干裂了,大家眼睜睜看著莊稼干死卻找不到水澆。“就在俺全村人愁得沒辦法的時候,你們把打井的部隊給俺們派來了。”這封寫在紅紙上的感謝信說,凌晨兩點多,解放軍坐著汽車來到村頭,村民們都以為,這么晚了,部隊又已經走了兩千多里,怎么也要等天亮再開始打井,可部隊下了車就把井架支起來了,“黨指揮的部隊就是好樣的。”
筆墨凝結真情意,鴻雁傳書謝黨恩。
安徽省望江縣長嶺鎮南臺村低保戶汪根樂來信說,他是一名殘疾人,是黨和政府無微不至的關愛讓他過上了和其他人一樣的幸福生活,感謝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七克臺鎮臺漢村二組吾甫爾·卡德爾用維語寫來信函說,黨中央為新疆各族人民創造了團結和諧的良好局面,給新疆各族人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鄯善人民堅決擁護黨的各項方針、政策。
免除農業稅、發放種糧補貼、給貧困戶上低保、建立農村合作醫療……甘肅省涇川縣荔堡鎮廟李村南莊社68歲的五保戶李忠信來信歷數黨和政府實施的一系列惠農政策,使廣大農民的生活越過越好。
四川省什邡市譚棋瑜來信說,他的家鄉雖然經歷了汶川地震的災痛,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現已建設得比震前更美好。
神州共慶 高歌獻黨
“南湖圣水泊畫舫,馬列經典舟中藏。九十寒暑云和月,兩萬征程雪與霜。”
向黨的生日寄來這些詩句的賀進山是河南省社旗縣的一名癌癥患者,身染沉疴的他感到生逢盛世的幸運:“我只愿作詩幾首,將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熾熱情感留給后人。”
從樸實的祝詞,到書畫、詩詞、歌曲……各界群眾在一封封信件中表達對黨的生日祝福。
湖南省湘鄉市的曹揚顯和老伴都是上世紀50年代參加革命的老同志,他們在建黨90周年之際,將黨的輝煌歷程譜寫成歌曲,教育后代不忘黨的恩情,永遠跟黨走,為建設偉大國家、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陜西省洋縣槐樹關鎮陽河村的葉長青寄來了他懷著深情編寫的8首歌曲,作為禮物敬獻給黨:“希望在舉國歡慶建黨90周年之際,用幸福的歌聲祝福偉大的祖國,贊頌偉大的黨!”
云南省昆明市的黃信、黃河來信說,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他們自費舉辦交響樂伴奏的《歌頌與弘揚》專場音樂會,用內心的激情歌頌黨、歌頌祖國和人民,向黨的生日獻禮。
山西省陽城市的王化將黨的豐功偉業編寫成短小精悍的《三字歌》。
“黨的恩情比天高,我們永遠熱愛黨。”湖南省耒陽市泗門洲鎮大塘角村劉洪以在信中代表災區人民和軍人家屬創作了一首樸實的民歌——《十謝共產黨》,在黨的生日到來之際,表達內心的真誠感謝。
堅定信仰 永葆先進
“作為90后出生的一代,我們見證了祖國的高速發展,我們從心底里擁護黨,熱愛祖國。”浙江大學的一群“90后”學子們在給黨中央的信中這樣寫道。
為紀念建黨90周年,從今年1月開始,浙大組織大學生開展了以“尋訪紅色記憶,勇擔強國使命”為主題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尋訪實踐活動,到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等革命老區,用手掌觸摸歷史,用腳步丈量社會。
經過這次精神的洗禮,浙大學子們在信中說,讓我們把一代代共產黨人無私奉獻和艱苦奮斗的精神銘記于心,肩負起時代的責任,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薪火相傳、繼往開來……
堅定信念跟黨走、宏圖偉業共開創。各界群眾在來信中紛紛表示要繼續團結在黨的周圍,不斷貢獻力量,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我是一名黨外人士,真心擁護黨的主張。”湖北省武漢市的胡茂生在給黨中央的信中說,“在建黨90周年之際,我衷心希望黨的新時期創新理論、黨的優良傳統和對黨員的具體要求能切實化為全體黨員的自覺行動,使每名黨員都成為帶領人民群眾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先鋒和模范。”
“中國共產黨是國家穩定和發展的核心力量,黨的領導絕對不能動搖。我們要始終堅定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以優秀黨員為榜樣,切實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湖南省長沙市二機床廠郭文亞來信說。
一句句發自內心的話語,一聲聲發自肺腑的感恩……
國家信訪局副局長張恩璽表示,人民群眾從國家發展變化和親身經歷中深深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毫無私利、充滿生機和活力、始終保持先進性的黨。
“這些信件傳遞著廣大群眾銘記黨恩的深情歌頌,傾訴著永遠跟黨走的熾熱情懷,也表達了對各級領導干部始終不渝堅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帶著深厚感情為群眾謀利益,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一起創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深切期盼。”張恩璽說。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