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紐約時報》:微博改變中國人獲取信息方式
24歲的清華畢業生王寅(音)經常使用微博。“我對當前事件、我朋友在說什么以及與健康和心理有關的信息最感興趣,”王說,“我每天用電腦或手機登錄超過5次。在線時間長達兩三個小時。”
自從兩年前中國各大網站廣泛開展微博服務以來,他們已經吸引2.2億多注冊用戶。如今,微博對公共輿論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廣告客戶開始展開針對微博用戶的宣傳活動,而其他中國互聯網公司也都在競相發展和改進微博服務。海納國際集團分析師趙春明表示:“新聞媒體、名人和公司總裁都通過微博發出自己的聲音。它正在改變人們接收新聞和信息的方式。”
微博是一種強大的個人表達工具。“微博上能說的人太多了,”美國巴納德學院副教授楊國斌說,“他們無所不談,從馬克思、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到私人關系和風流韻事。微博的成功之處在于它為此類閑談提供了空間。”互聯網分析師比爾畢肖普表示:“微博是一種能觀察中國在發生什么的實時民意調查系統。”此外,分析人士還表示,微博并非一種激進主義,而是一種自由表達,用于與知情者分享信息和聯系。
“我的客戶說,‘每個人都在微博,我們該干點什么?’”奧美中國首席數碼長胡潔燕表示,“因此許多大公司都在微博上試水。”
外媒關注中國警方開微博 稱促進警民交流

網友正在觀看“平安太原”微博
【新加坡《海峽時報》1月31日報道】題:中國警察上線撒網在類似于“推特”這樣的社交媒體風靡中國之際,中國警察的身影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手機和電腦屏幕上。全國至少有500個公安局開設了社交媒體賬號,以便獲取信息、提供安全建議和改善警民關系。
廣東警方去年2月率先開設微博,許多地區的警方也紛紛效仿。
公安部長孟建柱上個月在一次全國性會議上鼓勵更多的公安局也這么做。他敦促警方“善于借助網絡微博等新型媒介搭建警民互動平臺,主動聽取群眾意見,自覺接受群眾評議”。
在警民關系日益緊張之際,警方在網絡上露面的頻率增加了。
中國人民大學一位研究輿論問題的學者表示,過去兩年間,涉及執法人員和法院的爭端是引發社會沖突的主要因素之一。他說:“警方開設微博在警察和民眾之間建起了一個溝通渠道……也有助于緩和沖突。”
這也是要求政府機構與市民開展網絡互動的更大行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