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長期落后于國家整體發展進程的老工業基地,哈爾濱形成了龐大的棚戶區以及龐大的住房困難家庭,廉租住房家庭2.1萬戶,經濟適用住房家庭8.2萬戶,分布在棚戶區中的家庭17萬戶,整個棚戶區的規模超過了180片,接近1800萬平方米。
全國,與哈爾濱同級的城市,這么大的棚戶區絕無僅有。
尚在十多年前,時任哈爾濱副市長的蓋如垠,有一年過年期間走訪了兩戶困難戶,他們的居住困境至今仍讓他記憶猶新。
第一家困難戶是一個80多歲的老太太,有一個40多歲的兒子,一個9歲的孫子,一家三口人,住一間9平米的破平房,灶坑、炕、鍋盆碗全擠在一個屋里頭。兒子原來在企業工作,受了工傷,砸傻了,媳婦跑了。
哈爾濱的冬天很冷,“數九寒冬的,老太太住在這樣的地方,要有個樓房住她也不至于遭這些罪?!?/p>
第二家困難戶是老太太的鄰居,這一家弟兄三個、三個媳婦,住在9平方米的房子里,兩個吊鋪。
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相當一部分哈爾濱困難戶的居住現實。
當時,老蓋就認為,“政府肯定有手段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就白給他點房能咋的?”
但那時候,他只是一個副市長,而且不分管城建,在這個問題上,他顯然無能為力。然而,這部分人的居住困境卻在他腦中一直揮之不去。
直至2008年8月,在輾轉了多個崗位之后,蓋如垠被調回哈爾濱任市委書記。
老蓋上任之后即提出來,用三年的時間把棚戶區基本消滅掉,五年內徹底消滅掉。他說,不是中央提出要求了他們才建,這是他們本來就要解決的問題。
先于全國起步,哈爾濱開始了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規劃。目前為止,哈爾濱廉租房、公租房以及經濟適用房的建設已經完成了接近80%,剩下的主要是棚戶區改造,已完成55%。
哈爾濱市政府確定在2012年要把四環以內的棚戶區全部掃掉,力爭在2013年之前,27.3萬套保障房建設基本結束。
“雖然苦,雖然很困難,但這事我們也得把它干好,因為這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再難這個問題都得解決。”他說,這是理念問題。
預備賠100個億
其中,最大的一個保障房項目就是群力新區的民生尚都。項目的策劃從2009年開始,在群力新區劃出了一平方公里的土地,直接由政府籌集資金,政府組織實施,將來政府管理。第一期建設226萬平方米,2010年4月1日正式動工。
老蓋當時開保障房現場會下達的任務是:第一年必須竣工60萬平方米,高層的主體要完成,第二年要全部竣工。
“我問他們能不能干?他們猶豫半天,我說,不能干現在就換人了,正好常委都到齊了,你房產局長就不要干了,直接討論換人。后來他們咬牙切齒地說能干?!?/p>
因為氣候原因,一年之中,哈爾濱的有效施工期僅6個月。當年竣工60萬平方米,這在當時幾乎不可想象。大家都說,老蓋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