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行為”
還是“公職身份”
“官員面對網絡,無外乎幾種:一部分身體力行,直面網民;一部分匿名潛水,靜觀其變;一部分作壁上觀,指指點點;一部分視若無物,掩耳盜鈴;一部分心生懼意,問為何要有網絡?”作此番總結的,是云南曲靖市委宣傳部部長何華,較早試水微博的官員之一。他的微博“曲靖何華”,現有粉絲2萬余人,里面滿滿當當記錄了他的工作與生活。
點開“曲靖何華”微博主頁,何華和兒子的合影十分醒目,細看微博內容,有工作經歷、思想感悟,也有家人照片、溫馨點滴。
9月4日,曲靖市召開鉻渣污染事件處置情況新聞發布會,何華的微博作了現場直播,隨即有多個熱心網友跟帖留言。而此前他就此事件的回應,被轉發上千次。
“開通微博的目的,就是為了反映我作為一個地方宣傳部長的工作和生活全貌,并沒有刻意劃定一個公職與個人的界限。”何華說,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發微博。
“以真實姓名、身份或機構名稱注冊并接受網站認證的官員微博,說話必須謹慎,發布的信息要可靠實在。對一些新聞事件、工作安排,可以在自己權限范圍之內實事求是地介紹情況,不能無端揣度,要避免發布與身份不合適的觀點。畢竟網友會將言論與其公職身份聯系在一起。”何華坦言,粉絲數量不斷增加,肩上責任愈顯沉重。
“無論個人行為也好,公職身份也罷,走上微博的官員,必須拋棄假大空的作風,與網友交流溝通、面對網友質疑時應該個性發言,這才能被網友接納,才符合網絡生態。”何華說。
“憑感覺用”
還是“有技巧發”
浙江省委黨校將“微博與領導工作”列入官員脫產學習班的必修課;北京市委黨校為干部補習包括微博和MSN在內的新媒體技能;國家行政學院開設“提高網絡社會領導力”課程……“微時代”如何提升“微素養”,成為不少地方、部門的重要課程。
“新形勢下貫徹群眾路線,就要關注微博,傾聽微博。”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一副院長葉小文曾這樣強調微博的重要性。
“就跟下基層跟群眾面對面一樣,通過微博等新媒體工具在網上與網友交流,同樣需要技巧。官員只憑感覺上微博遲早要出事。”單學剛告訴記者,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曾發布“黨政機構和官員微博使用的七點建議”,目的是指導官員更好地使用微博。
這七點建議包括:“坦誠面對網民的質疑和批評”、“慎重處理網民對現實問題的訴求”、“積極面對網絡舉報”、“提升與網民溝通的技巧”、“在突發事件中用好微博”、“處理好個人和公職身份間的關系”、“及時刪除蕪雜帖文”。
對此,何華完全贊同。“作為官員,我在微博上的發言,遵循三個原則:與網友不作正面交鋒、不擺高高在上姿態、和網友樂交朋友。”何華說,多數情況下對網友的質疑和批評應該理解寬容,官員沒必要針鋒相對去“吵架”。如果網友談到的具體事實不屬實或理解有偏頗,可以作適當解釋,及時回應關切,務求坦誠相待。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