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獲悉:日前由國家海洋局承辦的國際海底地名分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我國共有7個海底地名提案獲得通過,實現了我國海底地名提案零的突破。
在此次首次由我國承辦的國際海底地名分委會會議上,經國務院批準,國家海洋局首次提交國際海底命名提案,提案采用的數據均來自我國大洋1號等調查船歷年在太平洋海域開展的大洋海底調查所獲取的大量數據資料。最終經會議審議通過了我國的7個海底地名申請,即:鳥巢海底丘陵、彤弓海山群、白駒平頂山、徐福平頂山、瀛洲海山、蓬萊海山和方丈平頂山。其中鳥巢位于東太平洋海隆,其他位于西太平洋。
據介紹,鳥巢海底丘陵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被我國發現,頂部有一火山口形似奧運主場館“鳥巢”,故得名;彤弓、白駒源自于古典名著《詩經》;徐福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出海使者,蓬萊、瀛洲、方丈則是傳說中徐福要尋找的海上仙山。這些寓意優美的命名在符合分委會的命名標準規范和我國相關規定的同時,也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
當前,各國積極開展對新發現的海底地形命名工作,不僅是對國際海洋事務的貢獻,也可以提高命名國在該領域的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塑造國家形象和對外宣傳國家文化。此次7個海底地名申請通過,不僅體現了我國對海底地名國際合作事務的積極參與和貢獻,也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的增長及國家對海洋事業的重視。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