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車費用是否應當由政府財政完全埋單
誰來出錢購買或租賃校車?汽油費、養路費、維護保養費、安全檢測費、司機工資誰來管?
《征求意見稿》在這一問題的解決上留了口子,規定了支持校車服務所需的財政資金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擔,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支持校車服務的稅收優惠辦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一再強調,解決校車的經費保障問題,一定要認清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情況,《征求意見稿》同時規定了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應當會同財政、教育行政等部門,制定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校車服務總體規劃和分階段實施方案,其中堅持的原則之一就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一些網友認為,校車經費應當由政府財政完全埋單,在很多地方,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地區短期內無法實現小學生、初中生就近入學的大背景下,中央財政就應當像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推行免費午餐計劃那樣,拿出幾百個億,解決校車經費問題。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這一原則是對的,但是更應該突出政府主導,”楊東平認為,目前由中央財政完全為校車埋單不現實,由中央財政解決的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不過幾年,推行免費午餐也是今年才作出決定,但是,政府不能由于財力有限而在校車問題上無所作為。
解決校車問題究竟需要多少錢?曾經在2010年全國兩會上提出《關于實施全國校車安全工程的議案》的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對媒體表示,教育部在給他的回復中表示,財政投入不足是開展校車工作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在全國范圍內的學前和義務教育階段購買校車,政府需要投入3000億元的預算,且一年的運行、維護費用為1500億元,最后的結論認為,4500億的政府埋單費用太大。
但周洪宇表示,財力不足不能成為政府推脫責任的借口,因為除了經濟發達的美國、法國、日本等國之外,經濟并不太發達的古巴、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也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校車管理體系。就連經濟遠遠落后于中國的朝鮮,在兩江省也早已開通了“教育專列”,30年如一日地接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上下學。
而按照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負責人介紹的情況,我國現有的28萬多輛校車平均購置費用為每輛車17萬元,運營維護費用和司機工資平均為每輛車每年83000元,總共所需經費為7億多元。
如何確定校車運營模式
“如果政府財政不能完全為校車埋單,那中小學校車應該納入社會公益性運營范疇,和公交車一樣,可以享受政府財政補貼。”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華倫律師事務所劉子華律師從2007年開始,多次在北京市兩會、朝陽區兩會上提交有關校車的提案,建議由政府和家長共同分擔校車運營費用,給符合政府規定的校車服務提供者發放適當的政府補貼。
2007年,北京市教委在回復中表示,市財政局認為學生班車服務的是特定人群,交管行業管理部門沒有將為特定人群服務的班車納入城市公共交通范疇的規定,學生班車不宜列入政府公益性運營的補貼范圍。而市發改委則認為,如果校車不屬于基礎教育所必須提供的內容,政府相關部門不統一組織運營。
劉子華認為,公交車已經逐漸走向公益服務,而“校車和公交一樣,所承擔的功能都是公共服務,都是在起節約社會資源的作用。”如果把校車納入營利性運營,“競爭會導致利益最大化,把校車運營完全定位為市場行為,更容易引起安全問題”。
劉子華在調研中發現,校車以及由此引發的各種社會問題都屬于社會公共事務范疇,自然應該由公共管理者的政府來承擔,“必須由政府出面牽頭或統一組織校車問題。”
在當天的座談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國校車運營費用平攤到每個學生身上,是每人每年1500元,政府主導解決校車問題已經成為決策者的共識。將來在農村,校車服務能夠逐漸成為“準公共服務”,但是采用何種運營模式,大多數的意見是不能搞“一刀切”。
據介紹,2011年,教育部決定在浙江德清縣、山東威海市和濱州市無棣縣、遼寧本溪市桓仁縣、黑龍江雞西市、陜西西安市閻良區六個地區開展中小學校車運營管理工作試點。這六個地區的校車運營模式各有千秋。
多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學者認為,無論采取哪種運營模式,校車都不能以賺錢為目的。如果運營賠錢,政府就應當給予補貼,這些錢可以由學生適當承擔,但政府補貼應當占大頭。(中國青年報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王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