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管理嚴守“三條紅線”
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現階段將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根據近日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
為何要嚴管
“水瓶頸”約束凸顯,用水總量占可開發利用量74%
現階段為什么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解釋,基于以下三點考慮:
——我國特殊的水情和國情。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基本國情和水情,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水生態惡化等問題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全國年平均缺水量500多億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農村有近3億人口飲水不安全。
——當前嚴峻的水資源形勢。我國目前的年用水總量已突破6000億立方米,約占水資源可開發利用量74%。不少地方水資源開發已超過承載能力,像黃河流域開發利用程度達到76%,海河流域超過了100%。水質約束更加明顯。目前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僅為46%,直接威脅到城鄉居民的飲水安全和身心健康。
——水資源管理改革的需求。以往水資源利用方式比較粗放,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僅為0.5,與世界先進水平0.7—0.8有較大差距。
胡四一說,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才能騰出一定的發展空間,保留發展后勁。
最嚴格“嚴”在哪兒
確立“三條紅線”硬指標,超量限批,嚴格問責
2030年是我國用水高峰,《意見》確立了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的“三條紅線”: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5%以上。
嚴守“三條紅線”,今后將實施“四項制度”:用水總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
胡四一介紹,今后水資源管理措施更加嚴格——
對取水總量已經達到或者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要暫停審批建設項目的新增取水;對于取水總量接近控制指標的地區,要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制定節水的強制性標準,禁止出售不符合節水強制性標準的產品;對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總量的地區,要限制審批新增的取水,限制審批入河排污口。
另外,責任主體更加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主要負責人要對水資源管理和保護負總責,將制定嚴格的考核和問責制度。
生活用水優先
建立省市縣三級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
水利部總規劃師周學文說,通過用水總量控制,優化配置水資源,強化節水措施,限制一些高耗水企業或者用水效率低下企業發展,來促進用水效率高的低耗水企業的發展,不但不會制約經濟社會的發展,相反可以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同時還可以改善生態環境,實現雙贏。另外,用水總量已經超出控制指標的地區,對生活用水是不限制的,要優先保障群眾的生活用水。
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增量有1000億立方米的空間。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陳明忠說,按照保障合理用水需求、強化節水、適度從緊控制的原則,今后要嚴格控制流域和區域取用水總量,加快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覆蓋流域和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的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預計“三條紅線”分省指標今年年底能分解完成。
另外,水利部提出“三條紅線”階段性目標,到2015年,全國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6350億立方米以內;到2020年,全國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以上,城鎮供水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