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的新未來”為主題的“第十二屆《財富》全球論壇”2013年將在成都舉辦。這是繼上海、香港、北京之后,這個全球最負盛名的論壇在中國選址的第四座城市。
同樣在2013年,古都西安也將迎來一場盛會——兩年一屆的歐亞經濟論壇。這個由國務院批準成立的,以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為主體的政商學界重要對話平臺,已從2007年起把西安作為永久會址。
“世界選擇我們,我們擁抱世界。”成都、西安,兩座中國西部城市,正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屹立于世界面前。
日前,我們走進兩座城市,與相關負責同志以及專家進行對話,以進一步認識、了解兩座城市的開放心態、理念和行動。
(文中C代表成都,X代表西安)
內陸區位不可怕,可怕的是內陸心態
2012年1月,西安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召開,明確提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是今后五年西安發展最鮮明的特征、最主要的任務”。
3個月后,成都市黨代會召開,市委書記黃新初在報告中強調,成都“今后一個時期的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就是要“在中西部地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國際化”。
不沿海、不沿邊,地處中國內陸腹地的兩個城市,為何不謀而合地將“國際化”作為未來5年的建設目標?
C:海洋運輸因其運量大、運費低、航道四通八達,成為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的主要支撐。遠離海洋、運輸及物流成本較高,是困擾內陸型城市發展的世界性難題。在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背景下,成都如果不能真正走出內陸城市的發展困境,就將始終處于全國和全球經濟的邊緣,也就難以實現發展上的跨越。
X:改革開放30多年,有誰限制過內陸開放嗎?沒有!可事實上,內陸城市在開放的深度、廣度和速度上,在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度上,都落伍了。內陸城市發展的愿望、沖動跟沿海城市一樣強烈,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有想法,沒辦法”。
C:如今,我國正著力推動經濟發展盡快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反梯度承接產業轉移和發展高端產業、現代服務業的思想日益成為各地決策者的主導思維,大規模的“產業西進”為國際金融危機后中國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回旋空間。
X: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等戰略,就是試圖探索解決相對不開放地區、相對不發達地區的開放問題、發展問題。
C:其實,內陸地區不是從來都不開放的。如果去看過了金沙遺址,你們就會了解,成都這個盆地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孤單過,大山從來阻隔不了成都人對外開放的意識和愿望。
X:1300多年前,唐長安城已經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城市,萬國通商,還有許多外國人在朝為官,從出土的唐朝仕女著裝上就可看出這個城市當時的開放度有多高。
C:內陸是區位也是心態,越是身處內陸盆地,越要深化改革開放。內陸區位不可怕,可怕的是內陸心態。這幾年成都的實踐再次印證:只要立足四川、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堅持銳意改革、創新突破,敢與高的比、敢與強的爭,主動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內陸城市完全可能變成開放前沿。
舉幾個數據吧。目前有9個國家在成都設立領事館,212家世界500強企業在蓉落戶,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900萬人次,晉升為中國“航空第四城”,并已開通17條直飛國際航線。今年1至6月,成都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39個,同比增加61.6%,實際使用外資20.4億美元,同比增長40.9%,名列西部城市第一位。
X:與成都相比,西安在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額等數量上,存在一些差距。但與我們自己相比,這些年在對外開放的各項指標上都有了長足進步。目前,有80家世界500強企業在西安設立了130個分支機構,西安外資企業數量近3000家,2011年進出口總額達125億美元。“十一五”以來,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資項目累計671個,總投資131.5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由2006年的8.25億美元增長至2011年的20.05億美元,增長了1.43倍,6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額達78.78億美元。
C:心不遠,地就不偏。關鍵看你發展什么樣的產業。內陸城市要克服物流成本高的瓶頸,就要發展體積小、價值大、對交通成本不敏感的產業。按傳統物流,往美國運,成都遠,但如果往歐洲運呢?成都就不遠。如果通過網絡,就更近了。
能對企業說“不”的城市,更能顯出其誠信的一面
去年,成都市正式印發《新引進工業項目評審管理辦法(試行)》,依照“先評審、后簽約”的項目審定程序,對新引進項目嚴格實行項目準入評審。
西安市要求,圍繞五大主導產業招商,一般的加工貿易項目不談。
從招商“引”資到招商“選”資,成都、西安選擇了同樣的實踐。
X:曾有一個時期,各地對招商引資普遍“喊渴”,故而見到外資企業就“撿”,為達到招商引資的目的,不惜采取各種方法競爭,有的甚至已經超越了底線,比如“零地價”。
C:這就是“壞的競爭”,“壞的競爭”導致了廠商在地區優惠政策之間套利。“世界船王”馬士基決定落戶成都之前,曾接觸過國內其他城市,有的地方就表示,對于馬士基開出的所有條件“照單全收”,但成都并沒有這樣。其實,能對企業說“不”的城市,更能顯出其誠信的一面。
X:的確如此。西安招商的主導思想也發生了變化,注重高端,強調有針對性地、專業化地招商,必須適合地方,有利于產業拉動。西安市委、市政府把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裝備制造業、旅游業、文化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確定為經濟發展的五大主導產業,圍繞這五大產業招商,一般的加工貿易項目不談。“大招商、招大商”的同時,還要“穩招商”,不是全民皆兵招商,招商應為我所用。
C:成都突出先進制造業、高端服務業等重點產業招商選資,更加注重引進項目的產業先進性、技術先進性、管理先進性,把投資強度、產出水平、環境需求等“硬杠杠”和產業前景、品牌形象等“軟標準”結合起來。突出龍頭企業招商和產業鏈招商,積極促進成套產業大規模、成建制、全鏈條地轉移到成都,促進重點產業集群發展。
X:外商投資西安市的產業結構趨于合理。以前,外商在服務業的投資壁壘較多,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近年來,隨著服務業市場準入放寬,服務業成為吸收外資新的增長點,特別是金融業、電信業、物流業以及會計、法律、服務外包等成為外資流入的重要行業。
C:按照“高新高端高效、集中集群集約”的發展思路,成都確立了21個工業集中發展區“一區一主業”定位,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區重點發展高端服務業,近郊區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及與之相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遠郊區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和旅游業的產業梯度發展新格局。建立“一區一主業”項目實施通報制度,一經發現不符合主業項目落戶,堅決制止。
X:西安正在重新制訂產業版圖,什么產業擺放在什么地方,會有一個明晰的布局。
C:以前同一項目,因不同區縣相互競爭,甚至惡性競爭、重復建設,對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都不利。2007年成立的成都市投資促進委員會,由原來的招商局、經合局、外經局、商務局整合而來,具有統籌、組織、服務、參謀四個職能,努力形成全市招商引資一盤棋、各地良性競爭、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X:未來的競爭,絕非單個企業或城市間的競爭,而是表現為若干城市群或城市帶間的較量。西部地區如何構建新的城市群并形成區域競爭強勢,成為新的增長極,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成渝經濟區、關天經濟區的建立應是基于此種考慮。西安與西寧、蘭州、銀川、天水等周邊城市都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增強相互間的合作與互動,促進區間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
優惠政策只是一時的,一個成熟的企業不會那么短視
2009年7月,馬士基集團派人到成都考察,離開的前一晚,他們向成都市政府表示,希望成都能提供一份綜合性的投資建議書。不到12個小時,他們如愿以償。正是這份建議書讓馬士基的“天平”在幾個城市中傾向了成都,并最終選擇了這個城市。
2012年4月,預計一期投資70億美元的三星電子存儲芯片項目正式落戶西安高新區,三星電子副會長權五鉉表示,經過一年多的洽談比較,三星最終選址落戶西安,主要基于以下考慮:區位優勢比較明顯,處于西部大開發的要沖地位;有充分的優秀人才儲備以及吸引人才的各項優惠政策;電力、供水等產業基礎設施好,是半導體生產線建設的適合地點;政府服務優質高效。
招大引強,僅有土地價格、財稅補貼等優惠政策是遠遠不夠的,一個成熟的企業不會那么短視,在一地能否獲得長遠發展,才是真正被看重的。
X:開放首先是意識問題,它不是一兩個部門單打獨斗能達到的,也不是靠幾個人就能做到的。它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參與,需要政府、民眾、企業等方方面面開放意識的樹立。資金、技術、項目、產品等都可以引進,唯有環境只能依靠自己創造。
C:開放的競爭,說到底是環境的競爭。曾有外企做過調查,發現成都的企業高端人才穩定性高,這與這個城市的宜居程度有很大關系。在推進對外開放過程中,成都始終注重打好軟硬環境兩張牌。在成都,每個季度都要舉行一次外商投資座談會,市長、副市長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雷打不動地在會上與投資者面對面地交流,做到件件有回復、事事有落實。這個座談會,成都已經連續堅持了12年多。
X:西安也一樣,以高新區為例,堅持“一諾千金、一呼百應、一路綠燈、一廳辦公、一表共用、一查到底”的“六個一”招商服務方針,對重點招商項目成立專門的項目服務小組,提供全程式服務,使簽約項目盡快落地,盡快投產達效。
C:現在已經進入城市營銷時代,一個開放的城市必然重視營銷。在倫敦奧運會舉辦前夕,有108只成都“大熊貓”(由人裝扮)空降倫敦街頭,熱情擁抱來往行人。這個引發了廣泛關注的“成都‘熊抱’倫敦奧運”活動,與之前舉辦的“成都熊貓出租車亮相倫敦”,以及電影《功夫熊貓2》植入成都元素、向全球征招熊貓守護使、成都“去震化”營銷等活動,都是成都城市營銷的杰作。
X:西安也十分注重城市形象塑造,我們利用西洽會、歐亞經濟論壇、世園會,以及遠赴歐美、日韓、新馬泰、港澳臺開展的數十場大型招商推介會,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大連等地舉辦百余次合作洽談會,大力推介西安,既提升了城市品牌,又促成了一大批項目的合作。
C:影響力即生產力。會展業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產業,我們通過會展營銷城市,拉動經濟,傳播文化。我們緊密結合城市產業發展辦會展,如全球汽車論壇、新能源博覽會等。成都會展業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不在意展會的人氣有多旺,而是看專業觀眾有多少,給生產商、營銷商帶來多少實效,關注是否專業化。
X:開放還要有創新的模式。建港務區是西安為內陸開放破題的模式試驗。西安國際港務區依托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西安公路港三大核心項目,構筑國際內陸港口岸服務功能平臺,通過與沿海港口、沿邊口岸之間形成“港口內移、就地辦單、海鐵聯運、無縫對接”的大通關模式協作,減少進出口貨物的中轉環節、加快通關速度,使西安這個內陸城市成為國際港口城市,使包括西安在內的其輻射半徑內的地區轉化為經濟意義上的沿海地區,改變西部地區外貿投資環境。“西安有的,沿海不一定有;沿海有的,西安也有了!”
訪談嘉賓:
成都市外辦主任 邱海明
成都市博覽局局長 陳 琳
成都市投資促進委員會副主任 陳 賦
成都市委外宣辦副主任 謝 文
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策劃局局長 湯繼強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戴 賓
西咸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 王 軍
西安市副市長、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 韓 松
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雷英杰
西安市商務局局長 呂恒軍
西安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姜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