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怕一無所有,就怕沒有夢想,一個民族也是如此。
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習近平總書記深情闡述“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自從“天朝上國”的夕日余暉沉入暗夜,中華民族在列強鐵蹄下悲慘沉淪,無數中華兒女就在執著于這個夢,無數仁人志士把自己的夢融入了這個夢。
然而,在那樣的屈辱境地,大多數中國人不敢有自己的夢。當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北京的很多人家里有不少外國旗,哪國士兵上門就掛哪國旗,如此含垢忍辱過日子,何敢有自己的夢?
2011年,姚明在退役發布會上感言:“感謝這個偉大進步的時代,使我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價值。”
今天,我們每個人未必像姚明那樣盡情綻放了夢想,但我們都有自己的夢,也都或多或少地實現著自己的夢。
盡管我們的夢想實現未必盡如人意,有的人還在埋怨,收入還不夠高,房子還不夠大,工作還不夠好,看病還不夠方便,但與自己的過去相比,夢想的旅程都早已離開原點,夢想的花朵已然開始綻放。
也許,執著于自己的夢想久了,我們可能忘了夢想生長的土壤。也許,有的人認為,自己夢想的實現,得益于自己的奮斗,這個時代、我們國家并沒有直接為自己做過什么。
然而,百余年前的中國人不敢有夢,百余年后的中國人都有自己的夢,其間的差別就在于“中國夢”。
當“中國夢”沒有綻放,個人的夢又如何開花?從根本上說,我們每個人夢想生長的土壤,都深深植根于“中國夢”。我們每個人夢想的成長,都有“中國夢”的成長相伴。有了“中國夢”的茁壯,我們才有了做自己的夢的自由。
這170多年來,正是無數先賢先烈把自己的夢融入“中國夢”,正是一代代人執著堅韌地接續“中國夢”,“中國夢”才有今日之榮光。今天,當我們自由地規劃自己的夢想,靠自己的能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忘記,曾有那么多有名無名的人,放棄了他們個人的夢想,夢想著我們的夢想。
這30多年來,我們能夠改變自己的生活甚至命運,能夠讓自己的夢想次第開放,億萬農民工能夠在神州大地上自由流動,市場的生機活力在最貧窮的地方也能夠嶄露頭角。我們也不能忘記,這一切根本得益于“中國夢”的追逐,得益于黨帶領人民在追逐“中國夢”的進程中,創造了發展傳奇,使國家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有了根本提升。
“中國夢”與個人夢唇齒相依。我們追逐自己的夢,本身構成了“中國夢”的一塊塊基石。“中國夢”的建構,又為我們放飛自己的夢想提供了平臺和土壤。當“中國夢”與個人夢同頻共振,二者都會加速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