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指出,中國人權事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中國人口多,區域差異性大,發展不平衡,在進一步改善民生和人權狀況方面還面臨不少挑戰。我們將努力推進中國人權事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由于各國國情不同,所面臨的人權問題也不可能相同。在人權問題上,應以求同存異的原則,處理彼此關切,增進相互交流,逐步消除隔閡。人權發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通過大家的坦誠交流和研討,我們對科技、環境、人權之間的關系一定會有更加清晰的認識,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提供更多思想與智慧,進而創造人類社會更加美好的明天。
來自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世界五大洲32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權高級官員和專家學者,相關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和國內人權領域專家學者,以及科技、環保典型示范城市和單位代表120多人出席會議。在開幕式和上午的研討會上,烏茲別克斯坦國家人權中心主任阿克曼·卡爾馬托維奇·薩義多夫,歐洲人權代表機構委員會委員、烏克蘭法學會主席尼娜·卡爾帕喬娃,聯合國人權高專辦特別機制司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處處長奧萊斯特·諾沃薩德等16位代表作了發言,他們熱情贊揚了近年來中國人權事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認為中共十八大后中國人權建設出現了新進展、新氣象,十八大強調和重申尊重和保障人權,并將其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必將進一步推進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完全能夠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與會代表還高度評價中國近年來在科技創新、環境保護等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贊賞中國努力通過推動科學發展來提升人權保障水平,主動參與全球環境的合作與治理,與國際社會一道推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態度。
一年一屆的北京人權論壇從2008年開始,迄今已成功舉辦四屆。幾年來,論壇始終堅持坦誠交流、互學互鑒、共同進步的原則,吸引了國際人權領域的眾多官員和專家,成為各國在平等、和諧、包容、開放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開展人權交流、探討人權合作的重要平臺,為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的了解與理解,推動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本屆論壇為期兩天,12月13日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