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如何看待“網絡身份管理”?
劉多:通過網絡立法,實施網絡身份管理,是營造安全可信的網絡空間的必由之路。比如,美國白宮發布《網絡空間身份信任國家戰略(草案)》,號召建立“可信任的身份生態系統”,在全美提供相互兼容、有效保護用戶隱私并基于自愿使用的網絡身份認證服務,以解決網絡空間的身份信任問題。
總結國際經驗,不難發現,通過網絡立法,授權權威第三方電子認證機構對相關網站及其內容的真實性實施身份驗證,實現可信網站驗證升級,形成可信信息鏈、可信資金鏈,并且建立健全釣魚網站事前防范機制,可以營造出安全可信的網絡空間。
長遠來看,網絡身份管理更會保護用戶權益。一是通過提高發送垃圾信息、實施詐騙活動的成本,使用戶少受騷擾。
二是有利于互聯網企業開展各類業務創新,為用戶帶來更多更好的服務體驗,提高辦事效率和生活品質。同時,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業務將會與各種傳統業務不斷融合,衍生出網絡支付、網絡遠程控制等多樣化的增值業務,而這些業務開展的前提都必須具備完善、可靠的網絡身份認證生態體系。
三是有利于塑造積極健康的網絡環境。實行網絡身份管理,會大大減少網絡上不負責任的謾罵攻擊、網絡謠傳,降低不良和有害信息對未成年人的危害,引導網絡走向健康良性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