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關于互聯網信息安全,一年前的一條新聞,和一年后的一條新聞,讓復旦大學學生黃志偉經歷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情。
一年前,CSDN網站被曝用戶信息泄露,2011年12月21日,有黑客在網上公開了CSDN網站用戶數據庫,包括600余萬個明文的注冊郵箱賬號和密碼,并且隨著事態發展,有網絡安全企業稱,被泄露的網絡用戶信息達5000萬個。黃志偉在天涯等幾個網站的賬號便在被泄露之列。震驚之余,憤怒的黃志偉不得不第一時間變更賬號密碼或者注冊新賬號,并清除相關個人信息。
一年后,2012年12月2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開幕,加強網絡信息保護正式納入立法程序”的新聞,令黃志偉由衷感到高興。“‘流浪’在網上的個人信息,終于要有依靠了,上網時不用再提心吊膽了。”黃志偉說。
《網民安全上網調研報告(2012)》認為,網民對各類安全上網問題的防范意識總體較弱,青少年網民和低學歷網民面對各類安全上網問題時屬于弱勢群體。記者采訪了解到,當前青年大學生群體雖然能熟悉運用互聯網各項技術,但在上網安全意識上,仍相對欠缺,青年大學生時常成為個人信息泄露的“重災區”。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審議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草案的消息傳出后,連日來,各高校學生紛紛對此表示支持。
“對個人網絡信息的保護非常必要。”中南大學社會學專業大三學生張晗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和不被騷擾的權利,網絡時代個人信息更應當受到有效保護,“尤其是我們學生在網絡使用者中占很大的比重,但是一般來說社會經驗和經歷都不夠豐富,存在個人網絡信息保護意識淡薄的情形,加強網絡信息保護有利于幫助大家形成網絡信息保護意識,制止和打擊借助網絡信息進行的詐騙”。
東華大學研二學生孫柳和西安石油大學大四學生史智峰則用親身經歷,表達了對立法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