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訪經濟前沿又探貧困地區 吁深化改革、統籌發展
正如夏春濤分析,盤點新領導層的基層考察調研的“路線圖”可以看出,統籌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實現均衡協調發展的特點突出。
上任伊始,習近平將首次離京考察選擇廣東,在這個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最前沿,習近平一路強調深化改革和經濟轉型的重要意義。
在2013年新年來臨之際,習近平又深入河北阜平太行山區,深入農戶家中,了解這里的“真實貧困狀態”,并強調改善民生和共同富裕的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而在蛇年春節臨近之際,習近平又在甘肅深入偏遠山村困難戶,強度進一步加強扶貧工作。
此外,李克強考察的湖北恩施,俞正聲考察的四川甘孜,既是少數民族地區又是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
夏春濤表示,新領導層的考察路線中有受惠改革開放、最先富裕起來的廣東,也有貧困的革命老區和民族地區,怎樣處理先富與共富的關系,在全國這個大棋盤中,怎樣統籌兼顧區域間、城鄉間的發展,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解決的大問題。
其實,對于統籌城鄉和區域的發展,新領導的在基層考察中已有更為明確思路。在河北阜平,習近平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強調“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李克強在江西考察期間,特別召開了區域發展與改革座談會。他指出,發展的目的是人民富裕、國家強盛,而發展最大的差距是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這也是現代化建設最大的難題。他強調,逐步縮小這兩大差距,是發展的潛力和富民的動力。縮小城鄉差距,要靠城鎮化,發展現代農業,推進城鄉一體化。縮小區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開發開放這篇大文章。
要真話、聽困難、問需于民 調研作風務實開放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兩個多月前,習近平在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用這句話表露執政為民的理念。在兩個多月來領導人基層調研中,也處處透露出“問需于民”的特點。
習近平在河北阜平考察期間,驅車300多公里來到此地習近平對當地干部說“如能看到真貧,從北京3個半小時的路程就值了”,考察期間他強調“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而據報道,2月3日,習近平在甘肅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考察時,不僅同村民共商脫貧之計,還給當地群眾送去了豐富的年貨。
李克強在江西九江考察期間,與外來務工人員交談中,詢問他們“最大的愿望和最大的困難”,在與民營中小企業經營者座談時,李克強要求他們講實話、講真話、講困難、講建議。
在農歷“小年”,李克強在內蒙古包頭火車站看望返鄉農民工時稱:“你們為了過上好日子,在外打工不容易。我也當過農民,知道你們的辛苦。我在政府工作,也是給你們打工。” 而同日,李克強在看望包頭北梁棚戶區居民時,強調“棚戶區改造要讓群眾從憂居變宜居,這是百姓天大的事,即使有天大的困難也要做下去。”
中共新領導基層考察中真切平時的話語、為民務實的作風,也受到民眾贊許。此外,在習近平、李克強基層考察期間,新華社等中國官方媒體“微博直播”領導人下基層的細節,也讓網友贊揚領導人的開放與和善。
“密切聯系群眾一直被強調,如果你與群眾出現了距離,聽到了、看到的都不是群眾真實的心聲和實際的生活,這就很危險。”夏春濤稱,領導人下基層就是目的就看問題、摸實情,而這首先需要務實的態度和作風。
張希賢也表示,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是領導干部基層調研的保障,“如果搞形式主義和官僚作風,即使在最基層也看不到真實的情況,調研就失去了意義,中央高層調研中的實干作風,為各級干部樹立的表率,也是新領導履新以來執政新風的一個體現。”(闞楓)